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翼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2015-04-27 10:34:51)

        1904年,俄罗斯科学家儒科夫斯基(Nikolai Zhukovsky 1847-1921)创立了现代机翼理论,说明了机翼在飞行中产生升力的道理,并且从数学上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从此之后,人们有了科学的机翼概念。科学家的奇思妙想造就了人类20世纪的伟大成就,科学家不是生意人。

       说句实在话,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其实就是一对人造“大翅膀”,在风洞实验中使其升阻比与滑翔比最大化。我相信,儒科夫斯基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它平安飞太平洋。

          通俗地讲,空气对机翼表面的压力与表面大气密度有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机翼,机翼上下表面的大气密度相等,没有压力差,不会产生”升力“。 但是,机翼处于运动状态时,情况就不同了。

          机翼的上表面略微凸起,而下表面基本是平的。相同质量的空气流经上、下表面时,需要经过的距离长短不同。距离长者,空气密度相对稀疏一些,反之,空气密度相对稠密一些。于是,机翼上下两侧出现压力差,产生所谓”升力“。

       上述说明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析“,点出了一些”思路“而已,不能算数。观看太阳能大飞机,眼睛要盯住飞机大翅膀的结构与形状(要看”门道“),其他都是”小事情“。

       我认为,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不会再有3号了。飞越太平洋就是一去不复返,与我们真的说再见了。呜呼!

袁萌 4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