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NA与纳米(Nano)技术的融合趋势

(2014-05-31 04:18:46)
标签:

教育

      细观国内外有关DNANano技术的报道,不得不承认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在我们国内,DNA技术是作为遗产基因来对待的,引用的有关中文参考资料一般比较陈旧,缺少参考价值。在发达国家,DNA专家不一定是临床医生,拿着手术刀给人治病,DNA专家更像是物理学家,头脑中有许多奇怪念头(在一般人看来)。
    2013
年,哈佛大学学者把一本54千字的小说装入合成DNA大分子中去,在显微镜下读基因小说。请见: "Towards practical, high-capacity, low-maintenance information storage in synthesized DNA". Nature (自然杂志)494 (7435): 77–802013123日)
    2012年,欧洲生物学家提出研究报告说,他们可以把739Kb的数据存储到合成DNA中,而且保证100%的准确性。请见: "Storing Digital Data in DNA".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2013124日发表)

          我们要知道,DNA分子如同一根很长、很细的“蚕丝“,直径只有2nm(纳米),由氮、氢、氧、碳与磷五种原子构成,有严格的晶体结构,不是随意组成的一根绳子。地球上的任何生物,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包括各种已知病毒,在它们的细胞中都含有同样规格的DNA,只是其中承载的遗传信息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小耗子与大白象的基因大小完全一样。21世纪是纳米世纪,也是DNA世纪。四川省有一位已经下马的高官,不信科学,迷信”道教“作法,岂非不是怪事一桩?(对不起,又跑题了。)

         说明:借助DNA信息载体读小说,现在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明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我与小孙孙的节日,因为老人智力退化严重,与儿童差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