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近日来,忙于《教育与人生》网站筹备一事,思虑很多,常有”白日梦“出现。为什么?
90后的定义:90后大学生是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就是说,国内高等学校已经迎来首批“90后”学生,特别是,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有不少报考硕士研究生者)就是这批”90后“大学生。《教育与人生》网站必须适应、面对与正视这一客观现实,要研究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新特征。要想理解他们,必须符合实际地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分子。
坦率地说,对于我而言,90后大学生都是”小毛头“,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比如,我的小孙女今年就成了90后大学生,傻傻的,什么也不懂。但是,社会调查研究指出:”9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可以用“幸福的矛盾”来概括,大学生“成人感”开始产生。身体的发育、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大学生更多地融入到社会中,并且他们逐渐地觉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与地位。希望其他人承认自己是成年人,给予自己成年人应有的同等地位和平等关系。而这种自我感觉,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举止行为模仿成年人,早恋、抽烟,喝酒,对成年人的反感,不服管教,等等,而这些往往容易引起与父母的矛盾与冲突。“
社会调查还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英语底子好,追求新潮。实际上,这批90后大学生很可爱,有些”小秘密”不为人知。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喜爱“火星文”。所谓“火星文”是90后大学生擅长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语言”,它包括各种生僻文字、符号,常人(成年人)一般很难理解其具体含义。90后大学生偏爱“火星文”,是因为他们在“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个人私密空间太小,只能通过网络来向同龄人倾诉内心的秘密,而当QQ聊天内容也被家长监视时,他们只能用“火星文”来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了。
《教育与人生》网站的宗旨是服务这批新人,网站必须面对这批“火星人”,学会、懂得、使用”火星文“进行人际沟通。昨日下午,我在坐在转椅上闭目养神,似乎真的做了一个“白日梦”。在模模糊糊的梦境中,我梦见一个90后学会生,对我说:”老师,我要考研。“我顺口对他说:你是一个“小糊涂”,怎么要考研?梦醒之后,感觉不对劲,不能把90后大学生叫作“小糊涂”。实际上,90后都是一批“小可爱”,我们的小宝贝、小后代。
从此以后,我要与我的“大读者”说再见了。我决心学习与这批90后大学生打交道,交朋友,把J.
Keisler的《无穷小微积分》介绍给他们,特别是,邀请今年的90后大学应届毕业生订阅我的邮件列表(点击此处),每日可以分享我的“精彩”短文(有关2014年考研数学的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