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奇号”顺利完成”火星第一勺“

(2012-10-09 04:43:49)
标签:

it

       108日,根据NASA最新消息,“好奇号”开始行动了,请看下图:

http://news.discovery.com/space/2012/10/08/mars-scoop-zoom.jpg

         位于此图中下部分的”突出物“就是“好奇号”的“挖土勺”(Scoop),它正在挖出(carving out)火星表面的“表层土”(regolith)送到机载化学分析室(room)进行质谱分析。但是,这次只是“走流程”,并不是动真格的。根据NASA提供的相关影视资料,可以看清(确认)“好奇号”顺利挖掘火星土壤的全过程。

           光说不练,不是真英雄。此处的火星土是从何处,在何时弄到这里来的?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少不了要对土壤颗粒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钾(K40)的衰变程度(半衰期为13亿年)进行质谱分析比对研究。我们要问:在远古时代(4.5Ga),地球刚刚形成,元素的放射性(程度)与现在是否一样?根据何在?总之一句话:火星与地球的外在环境大不相同,为什么“数理化,天地生”的基本规律一样适用?简而言之,“好奇号”的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 Geometry)为什么在3亿公里之外仍然适用?实际上,欧氏几何学是一个公理化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又是为什么呢?几何公理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应该有意回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