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什么原因,“好奇号”选中了离其着陆点不远处(2.7米)的一块火星石(7厘米大小,编号N165),请看下图:
http://news.bbcimg.co.uk/media/images/62353000/jpg/_62353667_62353666.jpg
我们要注意的是,“好奇号”是长2.9米,宽2.7米,高2.2米的大家伙,面对3米外的这块7公分的小石头,似乎很不相称。但是,图像之清晰,传送2.5亿公里而不模糊,足见“好奇号”通信功夫之高也。“好奇号”在开始迁移(Treck)之前,决定拿它”小试牛刀“,看看激光枪在火星上灵验不灵验。
“好奇号”的激光枪能够射出直径为0.3至0.6毫米的激光束,激光束的横截面不足1平方毫米。“好奇号”所发出的激光射线是波长为1067纳米的红外线,激光枪在10秒钟之内向目标物连续发射50至75个5纳秒的激光脉冲将目标物局部“气化”(用激光打出一个“小坑”),再利用化学照相机(ChemCam)收集其化学元素的构成。实际上,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就价值。但是,它是人类在其他星球上所射出的第一道激光束,因而,该事件是有历史意义的。
在“好奇号”启用激光枪之后就要开始慢慢地移动了,其第一个目的地是落地点东南方400米远的一块“小平地”,然后再回到出发点(即火星车落地点)。这次移动的目的就是试验一下火星车的行走系统灵不灵。
目前,“好奇号”周边的大气温度是零上3摄氏度(37华氏度),不算很冷。我有一种感觉,讲“好奇号”的故事很难,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信息不畅。在几亿公里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为什么“好奇号”看中了这块7公分大小的火星石头,为何对其具有如此大的好奇心,我就说不清楚。
说明:火星上没有GPS信号,火星车在火星上移动容易“迷路”,只能凭系统的“记忆”,系统一乱,火星车就回不了家,哪怕在只有几米远的地方。在地球上发生这种事情显得很滑稽。据说,人老了,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门就是这个原因。没有记性的老人,整天乐呵呵的,也算是一种”福气“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