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起来,自由软件基金会(FSF)与诺贝尔文学奖两者根本不搭界,有什么好说的?歪理歪说就是了。
大家知道,程序代码是被当作文字作品来保护的。但是,文字作品并非一定属于文学范畴(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取决于你是怎么看了。今年10月初,FSF奠基人Richard
Stallman到新西兰讲学,与知名IT作家Ken
Hess进行了电话沟通,令这位大作家有所感悟,10月5日,Ken
Hess发表一番言论(请见“What free software
means”一文),读起来很有兴趣。该文要点如下: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强调4项”自由”(Freedom):
第一项自由:有运行程序的自由,不论出于何种目的;
第二项自由:有研究程序是如何工作的自由,并且有改变程序的自由,使其做你想要去做的事情;
第三项自由:有再分发程序拷贝的自由;
第四项自由:有完善程序的自由,并且把你的改进程序公布出去惠及整个开发社区。
实际上,这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对自由软件的官方定义,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问题在于Ken
Hess先生的体会令人很感意外。他说,为满足第三、第四项自由,程序的源代码必须可以公开获得,并且程序的修改代码也必须可以自由获得,而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动机),例如,出于商业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据此他说,这两项自由使得术语“Open
Source”成为多余(redundant)和不必要的(unnecessary)。哇,我的老天爷,Ken Hess先生好像要挖“开源”(散发着铜臭味的术语)的祖坟!
FSF奠基人Richard
Stallman不是一个伪君子(hypocrite),他自己决不使用非自由软件,连个人使用的计算机BIOS也必在此列(即必须是自由软件),甚至手机也不用。他只使用基于Ubuntu的衍生操作系统gNewSense,邮件客户端Rmail,文字编辑Emacs,PDF文件阅读器xpdf,音频播放器Audacity等。有时,他也使用OpenOffice.org办公套件处理自己的来往邮件。
自由软件是纯粹的文字作品(程序源代码可读文件),与商业目的并无干系。30多年来,Richard Stallman一直为之呼喊不断,再过几十年,人们也许会发现自由软件的社会意义极其重大,呼吁授予FSF奠基人一项诺贝尔特别大奖呢!(这是不是歪理歪说?)据说,Richard
Stallman先生,在本月22日晚,将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演。届时,我想托别人送他一只自启动U盘(4GB),里面全是自由软件(比如,gNewSense操作系统),很干净,但是,哪一种计算机的BIOS是自由软件呢?我不知道。谁能告诉我?
说明:我主张自启动U盘的初衷就是想个新法儿去宣传、推广和应用自由软件,而不触及现存商业软件的生态圈,以免遭到商业软件的白眼。我想让人们知道一个事实,即自启动U盘中的自由软件包,一旦运行起来,简直美妙无比,而且应有尽有。我喜欢自由软件,但是,不反对商业软件,却敌视“国产Linux”。有件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今年9月19日,《世界软件自由日》来到中国就被搞砸了,味道全变了,被搞成了一个“全国开源盛会”,真是让人哭不得,又笑不得。呜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