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不能够承受之轻--35岁自述

(2007-09-26 10:37:23)
标签:

产经/公司

      这是本世纪的第一年第一个月,尽管是满地银色的雪,但天上的太阳却是桔红色的,空气也被车流辗成了灰蒙蒙的烟雾,我在雪地上使劲地喊,可真正想喊些什么的时候才发现再也记不全那些词。

  我的耳边游荡着电影《Schindler’s list 》的音乐,音乐是沉重而悲伤的,但我发现自己内心却仍就炽热地包裹着一个梦,明天仍就对我充满着无穷的诱惑,我仍就将这个世界放在理想的盘里抚摸,我的手仍就能感受到心还在想挣出胸膛。

  我不知道该为自己仍就这么粗糙地坦然于天地而自豪,还是该为自己没有成型成才而悲哀。当我五年前写下选择了什么就成为什么时,我想到过今天的样子么?我今天的所有一切都是源于内心的初衷么?

  这五年于我几乎是经历了灵魂的生与死,那些撕心裂腹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头顶,那种圣徒般执著的洗心革面似乎还象一座山立在面前,但我新的生命毕竟从痛苦中分娩了,我面前的三本书就象我的三个孩子,他们只是这万千孩子中的一个,但他们是我的孩子。我三年摩托罗拉的修练只是万千人经历中的一滴,但我在这里完成了对自我全新的认识和升华。

  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的修练中,我周围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窗子,使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东西。

  《高效者的七项习惯(] Seven Habits of Effective people)》是施卫东推荐的,我们从冲突到彼此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这本书的一个Case,他的言行至今依然影响着我。Terence Lam 是我在摩托罗拉的老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职业经理人,但我恐怕一生也学不到他知人善任的领导才能。Phil是我的大老板,但他更像我的学术朋友,我与这位哈佛的MBA讨论得更多的,是思维和创新,正是他推荐的Triz网站,使我从思维上开始建立了一个新的概念:“冲突只是意谓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所以要去找于你,于我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一,我是什么:个人使命

在尊重分岐的基础上,以积极主动和双赢,成为心胸宽大的人。

  这几句话是我这几年修练后为自己总结的Personal Mission (人生使命),我此刻写下这段个人使命,还能想起写完当时内心深处的那种舒畅,尽管后来我慢慢感受到,这几句话的力量需要我用更长,甚至是一生的时间来体会和感悟,但现在再次写下的时候,仍能感到这其中每个字所融入的甘苦。

  有时我想,人真是很奇怪,当你努力奋进,达到一个顶点,你也就面临着自我的一次死亡,你必须去忘掉你是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你才能发现那些身居高位,以权力和地位压人的所谓权贵,是多么的虚伪和虚弱!你也才能真正体会制造亚洲金融危机的索罗斯,他的人生哲学居然是:我也会犯错!

二,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分岐?

  在这两年的修练里,我常常在想什么才是幸福,勇气和力量。有一本书帮助我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这就Steven Covey的《高效者的七项习惯(Seven Habits of Effective people)》。对照着自己每天的生活,我发现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勇气大都源于对内心原则的理解和忠诚,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力量大都都源自思维的力量,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幸福大都要有尊重分岐这么一个前提。

  也正是对照着自己,我看到了尊重分岐与理解的差别远远比字面上的差别要大,可我们常常却把理解等同于尊重分岐。为什么?原因在于“自我中心”,或者自以为是的“内在”。

  事实上,我们太看重自己的内在了,所以当我们在向别人寻求“理解”时,我们只不过是在寻求一种支持,我们事实上并不打算接受分岐,或者说在内心是排斥分岐,从而也就很自然地把附合当成了理解,或者说我们一开始就在寻求附合,我们的脑子里根本不懂得“理解”是什么。 

三,充足的心态

  许久以来,在一般人的眼里,我似乎有些狂妄,我想这种狂妄一部分源自我对未来的信心,恐怕也有部分源自我内心深处的“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的基本动力是放不下架子,总是想着自己的身份,所以,当我第一次到disco时候,我很快发现这是一个消除架子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没有身份的差别,如果在这里还想着自己是个什么什么博士的话,你就只有感到自己是另类的感觉。

  所以我现在几乎只要有不快,我都会去那里接受教育,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大部分不快都来自于把自已的付出看得太重了。

  过份强调付出实际上是一种不充足的心态,不安全感永远是与不充足的心态有关的,根本的源由在于没有充足的心态,你的得到就意味着我的失去,我的成功就意味着你的失败,这必然会强化内心的不安。

  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尊重在这里真正重要的是肯定了别人的自信和自尊,这样等于在别人的感情帐户上存上了一笔“心理存款”,这样等于你提前消除了可能的消极合作。记住,生活中永远充满了对双方都有好处的第三种选择,坚定这一点你就获得了内心的安全。世界上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的,你得到的并不是我失去的,我与你之间不是争夺的关系,而是合作和创造的关系,我相信前面还有很多很多你要不完的东西。

四,放弃是底线:通过双赢扩大心胸

  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这么一个故事:森林中迷路的瞎子与腐子相遇,瞎子说:我在森林中走了很长时间,但怎么也走不出去,因为我看不见。腐子说,我躺在森林中也有很长时间了,我看得见,但我走不了。

      瞎子与腐子的故事是双赢最好的说明:首先,尊重差别互相补充是双赢的基础,这使得别人的成功中包含自己的成功,其次,要寻求共同的使命:走出森林。

  尊重差别在人格上的表现是成熟,如果我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同时又能体谅别人的情感和信念;如果我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失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责任,同时又能体谅别人的过份和失误,那么我就在自已的内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思维结构,这个结构的名称就叫成熟。

  超越能接受影响是影响别人的关键。影响是一种内含强大、自信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接受别人的影响,这既是一种道德状态,它标志着你愿意去接受别人的利益或分岐;同时这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表示你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存入一笔感情款。

  双赢的前提是存认分岐,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承认放弃。

  放弃是我们所有选择中最高的境界,因为没有不作交易这一选择,我们就要被强制的赢输或输赢环境拖得疲惫不堪,更为要命的是这种处境消灭了我们的自信:我们没有平和的心态来建设一个互利的环境,结果就要么因为对大量重要而紧急的事救火而培养成暴君,要么就是被不断的退却和忍让而培养成懦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没有安全感。

 

                      姜汝祥写于2000年1月16日晨于纽约

         

公告:五年前,我在《差距》一书中对一些顶级企业作出了预测,现在哪些预言变成了现实、哪些没实现?五年后又会怎样?我将在我的博客上作出点评。于此同时,我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旗下的锡恩·中国顶级企业战略研究院,将开启一个新差距的时代。我会挑选出中国最顶级的100家企业,进行跟踪研究,并预测这些企业五年后的发展状况。我们将与业界共享研究成果,希望更多的企业开放资料,也希望更多的网友积极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