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人如己,是可能的吗?

(2009-06-24 18:04: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诗

 爱人如己,是可能的吗?

                               华姿 

她是个明星,倾慕者无数。他是个博士,追求者寥寥。在所有的人看来,她要么和某大富豪结婚,要么和某男明星结婚。但是,她却爱上了这个两袖清风的穷博士。在所有的人看来,他要么和导师的女儿结婚,要么和学妹结婚。但是,他却爱上了这个万众瞩目的大明星。

明星为了爱博士,先与经纪公司闹翻,接着失去影迷的拥戴,最后被媒体批判。博士为了爱明星,先失去职业,接着失去导师的信任,最后被舆论谴责。

但是,他们还是要爱,还是要相爱。明星像爱自己一样地爱着博士,甚至比爱自己更爱博士。博士像爱自己一样地爱着明星,甚至比爱自己更爱明星。

到了故事结束的时候,再回首,我突然发现,这两个人为爱奋斗的历史,竟然就是一段爱人如己的历史。

 

人既然能够在某些时候、对某个人爱人如己,那么,是不是说,人其实是可以在所有的时候、对所有的人爱人如己的?当然,前提必须是:被爱所充满。

当博士被明星的爱所充满的时候,他的眼里便只有她,他只为她活着,他爱她,就如同爱自己。

也就是说,当人被一个人的爱所充满的时候,他就能对这个人爱人如己。那么,当人被上帝的大爱所充满的时候,人是否就能对所有的人爱人如己呢?因为人只能通过爱具体的个人来爱上帝。

 

从人在爱情中的表现来看,很显然,人是具备了爱人如己的禀赋的。

如果人根本就不具备这种禀赋的话,那么,一对爱情中的男女,怎么会爱对方如同爱自己呢?如果人根本就不具备这种禀赋的话,一个母亲又怎么能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呢?女子可以为她所爱的男子舍弃万千宠爱,父亲可以为他所爱的儿子献出万贯家产,都是证明。

如果人根本就并不具备这种禀赋的话,那么,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乃至每个阶段,为什么都有爱人如己的圣徒出现呢?这个自私的世界,这个贪婪的世界,其实根本不配拥有他们,但他们为什么还会一再地出现呢?

如果人根本就不具备这种禀赋的话,那么,仁慈的上帝为什么要向人发出这样的命令呢?他说:“你们要爱人如己。”既然他连我们的头发都数过了,那么当他说“你们要爱人如己”的时候,他对我们的本性是了如指掌的,他知道我们会自私自利,知道我们会贪心贪婪。但是,他却依然说:“你们要爱人如己。”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去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呢?

 

使徒约翰讲了一生的上帝,到了年老体衰的时候,他说:“上帝就是爱。”

我读《圣经》,读来读去,就读出这一个字:爱,就读出这一句话:上帝就是爱。

因为爱,他造万物,造万类。因为爱,他道成肉身,三位一体。

日出日落,是因为爱;潮涨潮退,是因为爱;花开花谢,是因为爱;草枯草荣,是因为爱。人死了,人又复活,更是因为爱。风因为爱而吹,雨因为爱而落。甚至于,我写这些字,你读这些字,也是因为爱,

爱是宇宙的秩序,爱是万物的动力。一切都源于爱,始于爱,存于爱内,并在爱的推动下运转、运行,以至生生不息。

如果他不是爱,那么,我也不是善。如果他的名字不叫爱,那么,我的名字也不能叫着人。

人活着靠的是什么?是爱。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还是爱。在这个世界上,有谁可以完全脱离了爱而活吗?又有谁活着不是为了爱与被爱呢?

所以,理所当然地,爱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人都有的恩赐,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基因里。既如此,爱人如己自然就是可能的了。

造物的主岂不了解受造的物呢?因此,他不可能命令人去做一件根本做不到的事。

他是至高者,但他更是至爱者。他顾念人不过是尘土,但他也知道人不只是尘土。他知道我们是自私的是自利的,但他也相信我们是良善的是慷慨的。就如同,他知道彼得会跌倒会背弃,但他也相信彼得是勇敢的是忠诚的。

自私是人的本性,但是爱,也是人的本性。有所不同的是,自私是人的低级本性,而爱是人的高级本性。人不是草丛里的那只甲克虫,也不是皂荚树下的那株鸢尾花。因此,人可以对自己的低级本性说是,也可以说不;人可以对自己的高级本性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让高级的本性统辖我的人生,还是任凭低级的本性统辖我的人生,全在于我自己。因为我有自由意志,而甲克虫和鸢尾花没有。因为我本来就是善,而甲克虫和鸢尾花不是。

 

    但是,从一开始,人类爱人的禀赋,就被人类对其他事物的爱遮蔽了。起初的时候,夏娃爱那树上的果子,胜过爱上帝的话语。而在如今的时代,我们爱这世上的物,胜过爱这世上的人。

听说过食火鸡吗?在许久以前,食火鸡是一种飞翔能力很强的鸟,就像雄鹰一样。但后来,食火鸡开始沉迷于地上的行走,渐渐地,它忘了自己的本性。当它的双腿越来越强健的时候,它的翅膀也就越来越羸弱了。最后,这宛如雄鹰的鸟,就变成了一种鸡。

食火鸡忘了造物主给它翅膀的目的,只顾沉溺于地上的生活,以致失去飞翔的能力。人忘了造物主给人爱之禀赋的目的,只顾沉湎于低级的本性,以致失去爱人的能力。

再好的禀赋,也需要不停顿地挖掘,不间断地练习,使用,再使用,持续地使用,否则,它就会退化、萎缩,以致消失。你有音乐的禀赋,你必须这样。我有写作的禀赋,我必须这样。人类有爱人如己的禀赋,人类也必须这样。

幸好还有圣徒。虽然圣徒相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总是太少。但是,即或太少,却也足以证明,人是可以在所有的时候,爱所有的人的。

就好比,一个母亲若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她一定能够爱这个孩子如同爱自己。但是,她若有两个孩子、三个孩子、乃至四个五个孩子呢?其实,她还是能够爱这四个五个孩子如同爱自己。每个孩子都能在她那里获得全部的爱。而她的爱,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增多而减少。相反,她越爱,她的爱就越多,她越给,她就越有。

所以,莎士比亚也告诫说:“爱所有人,信任少许人,勿伤任何人。”

 

有一个律法师来问耶稣:“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在耶稣看来,宗教就是爱——爱上帝和爱人。但是,你必须先爱上帝,然后才能爱人。你必须把人间的爱与上帝的爱连接起来,你才能爱人。

因为,惟有当你爱上帝的时候,人在你眼里才会变得可爱。人岂能去爱一个不可爱的人呢?但是,当你爱上帝,那不可爱的人,就变得可爱了。因为你对上帝的爱,改变了你的眼光。然后,从你对上帝的爱里,生出了你对人的爱。这个时候,你自然就能爱那不可爱的人了。

先寻求上帝,再寻求世间的所有,你就会活在上帝的眼光中,以他的眼光看世界,看事物,看人。你就能以他的心为心。如此,还有什么人是不值得爱的呢?还有什么罪是不能宽恕的呢?

所以,爱人如己的基础,是尽心尽意地爱上帝。就像德兰修女。她爱基督在先,爱人在后。只有在她全心全意地爱基督之后,她才能持之以恒地去爱人。爱基督是她爱人的基础,也是她爱人的动力。

保罗说:“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他内。”在他内,就是在他的爱内。

奥古斯丁说:“爱上帝,你便可以随意做任何的事情了。”随意做任何的事情,也就包含了爱人如己。

人不是一堆细胞的集合,也不是万千动物中的一种,人是上帝亲手所造,有一个身体,还有一个灵魂,有一个来处,还有一个去处。所以,当我们抱怨这个社会没有民主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这个问题:民主的基础其实是上帝的爱。但是我们相信他的爱了吗?接受他的爱了吗?除非我们愿意承认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享有同样尊贵的身份与地位,否则,这棵美丽的民主之树,实在是缺乏生长所必需的土壤。

爱上帝,并爱上帝照他的样子所造的人。这种爱,不是一种模糊的情感,而是一种确定的信仰,是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上帝的爱之后所产生的信仰。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有个朋友对我说:爱人如己吗?那是不可能的。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坐在我的对面,离我只有三公尺远。他用的是斩钉截铁的口气,以及不容分辩的表情。因为他觉得,在辩论之先,他就已经真理在握了。

我没有跟他争辩,我只是对他说:“对我自己而言,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他人,我就不晓得了。”我做不到,岂能断定他人也做不到呢?

人跟人实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生来就是为了名利而活的,有的人却是为了自由而活,还有的人呢,活着就是为了爱与被爱。就仿佛我母亲园子里的草木,有的生来就是为了开花的,有的却生来就是为了结果。有的暗淡无光,而有的呢,却比那最高的尊荣更华美。那么,在豪华宫殿里沉湎于奢靡生活的人,怎么能理解沙漠里的隐修士呢?整天高谈阔论以致喋喋不休的人,又如何能理解亚佳度呢?为了学会静默,亚佳度口含石头,过了整整三年。至于那些除了自己谁也不爱的人,恐怕是永远也无法理解什么叫爱人如己的。

这个世界诞生过科学的天才,诞生过艺术的天才,却也诞生过爱的天才。所以,我们有爱因斯坦,也有史怀泽;我们有邓肯,也有德兰修女。

即便只有一个史怀泽,只有一个德兰修女,却也足以证明:爱人如己,是可能的。

 

已经是午夜了,一只鸟还在窗外的樟树上,有一些执拗地叫着。而我看的那个故事,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明星挽着博士,博士背着女儿,在初春的霞光里,向着我走来,又背着我走去了。

上帝曾经指着亚当说:“那人独居不好。”

人独居不好。但是人,也不能与鸟兽同居,也不能与草木同居,人只能与人同居。所以,人也只好爱人,也只好与人相爱。除此之外,并无别的路径可走。不然,一向以伟大光荣正确自居的党,就不必修正自己,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构建和谐社会了。

爱,被爱,相爱。除了爱,除了相爱,还有别的方法,可以使社会和谐吗?可以使人幸福吗?恐怕没有。所以,我虽然做不到在所有的时候,对所有的人爱人如己,但是,我至少可以做到:在这个时候,对这个人爱人如己。

连宇宙也在爱中,宇宙来自爱,也走向爱。连万物也在爱中,万物本于爱,也归向爱。何况一个党呢?何况一个人呢?何况我呢?

20096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