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赐我甘露》文摘:以奴隶的身份过了一生

(2009-04-22 16:31: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诗

              《赐我甘露》文摘:以奴隶的身份过了一生

                                                          华姿

耶稣在论到真正的污秽时,对门徒说:“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诽谤、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

在耶稣所开列的这张可怕的罪恶清单里,贪婪赫然地位列其中。

贪婪与吝啬不同,贪婪的意思是渴望获得更多的东西,是对于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也就是贪得无厌,用另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欲壑难填。

关于贪婪,还有一些别的定义。比如:“物非己有,而心欲攫取。”还比如:“有博取无厌的欲望,不是为自己存心敛财,而是想尽情地去享受,养成奢侈的生活。”所以,贪婪的人并不像吝啬的人那样,以囤积财物为乐,而是因着强烈的欲望去攫取财物,然后耗尽。

当然,贪婪所喜欢的并不止于金钱和财物,贪婪的对象其实是整个世界。权力、名誉、爱欲,以及一切的声色犬马。为了满足无休止的欲念,贪婪必然要不断增添自己的势力。

就比如:今天的社会,因为媒体的繁荣,更因为互联网的飞速扩张,无论是艺术家、学者,还是经济学家、商人,甚至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在渴望着名声。名声、名声,更多的名声。至于是什么样的名声,似乎是无关紧要的。要紧的是,要为人所知,要为更多的人所知。

那么,人就因此而满足了吗?当然没有。人生被本末倒置的结果,是人更不满足了。就如柏拉图所言:“人的欲望犹如一个筛子或一个有孔的滤器,他希望把它填满,而结果是不可能的。”而更不满足的结果必然是:落入欲望的桎梏,成为它的奴隶,从此不再自由。

苏格拉底早就说:“一个人若受到私欲的辖制,又怎么能说是自由的呢?”

耶稣则说:“犯罪的人就做了罪的奴隶。”

一个人若是做了罪的奴隶,便已失去选择的能力,更失去自主的能力;一个人若是做了罪的奴隶,便只能受罪的指使和左右。比如一个被情欲所辖制的人,尽管他不断地更换性对象,企图用这频繁的更换来取悦和满足他的情欲。但事实上,他仍然饥渴,仍然得不着真正的满足,激情过后,一定是更大的空虚。一个被钱财所辖制的人也是如此。就如罗马人的格言所说:“钱财如海水,愈喝愈渴。”有一次,有一个人替另一个人写了一个极其刻薄的墓志铭,用来讽刺他的贪财:“他出生时是一个人,死时是一个杂货商。”

贪婪使我们只想到自己,只顾及自己。每个人只想到自己。每个集团只想到自己。每个行业只想到自己。每个国家只想到自己。以致这个世界处于极度的分配不公与极大的贫富悬殊之中。美国的谷仓里堆满了吃不完的玉米,而在巴西,喝不完的咖啡甚至用来做火车头的燃料。但在非洲,却有无数的孩子因为食物短缺而受尽煎熬,甚至饿死。在我们这个国家,也有同样的光景:一边是灯红酒绿下的饕餮与浪费,一边却是贫困地区穷人的饥肠辘辘。

耶稣曾经讲过一个无知财主的故事:有一个财主,田产很丰盛,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把我现在的仓房拆了,另盖一个更大的,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我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玩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1216-20

在这个无知的财主眼里,除了“我”、“我的”和“是我的”,便再没有别的人,别的事和别的物。相同的人物还有一个叫 艾迪的女士,有人这样来描述这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艾迪生活在细小的世界里,东南西北都是以艾迪为界限。”有个孩子在被问到“我”和“我的”是属于那一类的词汇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侵略性代名词。所以,人哪怕只有一天还像那无知的财主和艾迪女士一样生活,他的欲望便不会满足。

基督深深地怜悯这些人,因为他们被贪婪所控制——被罪所控制,以奴隶的身份过了一生。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被罪恶所玷污的世界,更是一个充满了试探的世界,没有一个人进到这世界里,而不被试探、不被引诱,以致犯罪的。我们若是单看世界的这一个层面,就一定会悲观失望,以至想:贪婪真是人与生俱来的软弱啊,贪婪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能性啊,人非得如此才能存活啊。

幸好还有一个德兰姆姆。在今天的社会,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宣告:贪婪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软弱。贪婪也不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能性。贪婪更不能为个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人完全可以活得更美善,也可以活得更高贵、更自由,就像人本来的样子一样。她更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即便贪婪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软弱,但是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软弱,并且把这软弱变为刚强。她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类都是互为手足,当我们贪婪时,那受到排斥与摒弃的,其实都是我们的兄弟和姐妹。

事实上,我们人人都知道,这个世界生病了。而且,我们都清楚地看见了那伤害这个世界的病因与病症。贪婪既是这个世界的病症,也是这个世界的病因。同时,我们也知道用什么药物能够除去这个病因,进而治愈这个病症。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医治?

一个医生无论多么高明,一种药物无论多么有效,倘若病人拒绝治疗的话,那么,再高明的医生和再有效的药物,也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不会有人来强制我们,上帝也不会来强制我们。我们或接受医治,或拒绝医治,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换句话说,我们或倚靠上帝的恩典,使我们的心灵洁净、自由;我们或放纵人性的贪欲,使我们的心灵污秽、困苦。这全在于我们自己的抉择。

是的,使一颗本来美善的心灵成为贪欲之伴侣的,是它自己的个人意志和自由选择,而不是任何别的。但是,个人意志并不能掌控一切,否则,人就不会再三地屈从于贪婪的本性和各种诱惑,以致犯下大罪。最可怕的是,有时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却仍然停不了手,致使我们日益衰败,最后成为罪的奴隶。因此,真正能使人类获得解放,脱离罪之捆绑的,只能是一种外来的力量。而这外来的力量,毫无疑问,就是上帝的恩典——就是那一种我们本不配得到的神之宠爱。就如圣菲理伯·内利所言:“我能去到那儿,不过是因为上帝的恩宠。”

那么现在,我一定要和你一起祈祷:让神在我们身上日渐丰盛,而我们自身日渐衰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