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病友间到底可以交流什么?(下)
(2013-08-23 10:53:28)
标签:
转载 |
分类: 经典转帖 |
病友间到底可以交流什么?这让我想起了禅宗一段著名的语录。
《五灯会元》卷十七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对于这三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有说是认识的三阶段的,有说是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哲理的,我更认可的是禅悟的几个境界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原我”的素朴感受,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由“自我”的自相迷执,到“无我”的憧然初悟。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真我”的大彻大悟。
这简单的几句话,揭示了人们对同样一个东西的不同认识,其中的要点,不在山水,而在自己。同样的山水,如果自己的认识角度不同了,就不一样。这样来说,与其我们去改变山水,不如去改变自己。
这是不是也完全适用于癌病?适用于病友间的交流?
对于初知患癌者,在他们的眼中,癌就是癌,癌就是病,癌就是危险,癌就是恐怖,这时见癌是癌,见病是病,癌是最大的客观存在,你告诉他跟癌无关的,是没用的,你可以告诉他的,就是治癌的基本常识,比如,什么样的情况该手术,什么样情况该化疗,什么样情况该放疗,什么样情况该中医中药调理,告诉他自己熟知的医院医生,从最切近的角度帮助他,去做最基本的治疗。告诉他怎么叫适度,怎么叫庸医骗子。让他防止过度治疗,防止上当受骗。
当常规治疗结束进入康复期,随着他们对癌病的认识加深,他们就发现,原来,癌并不是仅仅是癌,而是全身心问题的集中爆发,要解决癌病,单纯依靠医院医生是不够的,单纯治癌治病本身也是不够的,治癌要先治心,抗癌先要改变自已,治癌功夫在癌外,这时,他们就进入见癌不是癌,见病不是病的阶段,这时,癌由客体改到主体了。这个时候,告诉他改变的重要,调整的必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康复手段手法的重要,能忘了癌,忘了病,让自己开心起来,轻松起来的重要,告诉他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能帮自己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主观能动性,在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可能由此感悟出很多,记录下很多。这时,最有无休止言说的冲动。
抗癌最高境界,其实是见癌只是癌,见病只是病。这就是已经超越了癌病,超越了自我,在他眼中,癌就是癌,病就是病,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了不起,这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或许是个警示,或许是个机遇,或许是个危机,或许是个转折,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每个人都可能受触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茶喝茶,遇水喝水,千万别太当回事,该干嘛还是干嘛,爱咋地就咋地。或许明天就走了,那就走呗,或许,还要活很久很久,那就耐心地活呗。生不是奖赏,死不是惩罚。生生死死,只是一个的结束,另一个的开始。在这个世界上,有比生,有比死更重要,更值得去思考去做的事。这是彻底的臣服,彻底的随遇而安,彻底的清风朗月,无挂无碍,彻底的随心随性。
癌,不想说,不好说,不会说。不如说说清风吧,说说流水吧,说说星空,说说大地,说说瞬间的感动,说说一倏而逝的喜乐,说说希望,说说梦想,说说信心,说说正能量,说说修行,说说信仰,说吃,说炒,说一切让人放松,喜乐,开心,愉悦的人和事吧。何苦去自找苦吃,自找难受,自找别扭呢?
庄子说: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遇了,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浑沌)凿出七窍。”
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