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道”

标签:
育儿 |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的门生盛时彦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作序时,对“道”的论述,最为简洁、生动。他说:“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通俗地说,道就是正确的方法;道就是真理。
《增广贤文》中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意思是说: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也喜欢钱财,但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而获取。这个“道”,就是正当的手段。
兵家之祖的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计篇》里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孔子表示,自己不懂得道,却始终在寻道、谋道、问道。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只要早晨弄清楚了道,傍晚就死了也是死得其所。”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君子只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自己贫穷。”
老子把“道”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有形,长育万物。吾不其名,强名曰道”。大意是说,“这个大道是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但它却生育了大地,使日月运行,使万物生长。我很有限,弄不懂其中的奥秘,只好称它为道。”
古书中关于“道”的论述很多,比如《孝经》、《增广贤文》、《女儿经》等等,都是讲人与人和谐、人与天和谐、人与地和谐的道理,老者常常讲的“人在做天在看”大概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