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打游戏的”

标签:
育儿 |
有这样一则故事:读小学一年级要进行文化测试,有笔试也有口试。口试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老师问女孩:“你几岁了?”女孩回答:“6岁。”老师接着问:“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女孩偏着小脑袋,想了想,稚声稚气地说:“爸爸是打游戏的。”周围的家长们都大笑起来。但老师却没有笑,而是自语自语:“不奇怪!还有说爸爸是搞网恋的呢。”
古人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而一个人在0至7岁之间,启蒙教育的环境主要在原生家庭。尤其三岁以前的家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这是学校不可替代的,或无力弥补的。对婴幼儿来讲,父母的表率作用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正如人们常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外地的教师网友说,现在的娃娃很聪明,问题孩子也不少,引导起来特费神。之所以如此,是在于家教的环节出了问题。问题孩子的问题在于,有的被家长带坏了,有的被家长惯坏了,有的则被家长逼坏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病态性格,归咎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粗暴和钳制,比如:宠、管、打、骂、吼。以人为本的家教,崇尚人格平等,以身垂范;用心陪伴,共同成长。不是管,更不是管制和管教。
家庭教育何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有些家长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棍棒教育、当众体罚、语言侮辱的教育方式,还有占比。父亲缺位的“丧偶式家教”还存在,民间有段子描绘三口之家的生活场景:焦虑唠叨的妈妈,网游悠闲的爸爸,不知所措的娃娃。另,隔代抚养的现象依然普遍。
“爸爸是打游戏的。”这话值得爸爸们自省和深思。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
写到这里,想谈的不是足球,但是只能谈足球。昨晚下半场,阿根廷人士气更盛。梅西的中路突破旁若无人。仿佛把隔屏之间的中年球迷们,重新带回了那个逝去的青春洋溢的年代。请不要相信奇迹。要相信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