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路上断舍离
标签:
情感 |
扶桑那边的思想者似乎会弄一些新词,比如网络流行的“断舍离”,出自于山下英子的专著《断舍离》,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去思维,疗愈当下浮躁环境中撕裂的心灵创伤,给染著的身心以恰到好处的减负。
断舍离的哲学思维,在古代的华夏先贤中也有倡导。
一位年轻人路见一头被绳子拴在树上的牛,旋转着身体想吃树边的青草却不得的场景,赶紧去问禅师:“为何团团转?”禅师说:“皆因绳未断!”禅师进一步阐释:“牛被绳子束缚不能脱身,人心被欲望名利所扰无法解脱。”人生大部分的焦躁和烦恼都来源于绳子没有断掉,这根绳子,有的是对痛苦的执着,有的是对仇恨的铭心,有的是对名利的无穷。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人生的烦恼、悔恨,如疯长的杂草,堵塞人的心田,把情绪变得糟糕,身心沉疴。《菜根谭》说:“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若果一念清明,则淡然无欲。”
成长是给生命做加法,但是成熟,是要给人生做减法。断掉那些不必要的欲求,舍弃无用的社交,离开对杂物的依恋。人力终有穷尽,苦海却是无涯,唯有养成断舍离的习惯,才能治愈自己。
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来自欲望名利,而是源于内心的智慧和境界。《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人到中年,经历许多,收获许多,但对后半生来说,断舍离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