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少山:宣城古十景诗赏析(之四: 硖石吞舟)

(2017-08-16 09:52:53)

邢少山:宣城古十景诗赏析(之四: 硖石吞舟)

[原诗]:

 

七绝•硖石[1]吞舟

 

破浪乘风顺流奔,石排夹岸敞如门。

转瞬帆樯[2]浑无影,疑是鲸鱼肆口[3]吞。

[注释]:

[1] 硖石: 指宣城的硖石山,此山位于宣城城北20里,踞敬亭山之北,水阳江西岸。山东麓有礁石兀峙于江畔,致使江水流急浪涌。硖古同“峡”,两山间的溪谷。硖石,溪谷两旁巨石。《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硖深仰面窥天细,路险行吟得句奇。”

 [2] 帆樯: 船上挂帆的杆子,借指船只。

[3] 肆口:犹随口。有时含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杜预 《左氏传》注曰:‘肆,放也。’”

  

[赏析] :

 

硖石吞舟瀑马腾

——《七绝•硖石吞舟》赏析

 

“硖石吞舟” 这一景位于宣城市区城北十公里处的硖山下。 这是一首七绝诗,仄起入韵式,押“上平十三元” 韵,也合新韵“九文”。

诗的开头一句“破浪乘风顺流奔”,先写人们力驾驶着船只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的情景。人们知道,行船遇到顺风顺水、乘风破浪前行,这是最省力、船夫最惬意的时刻。作者在这里有意采取了先抑后扬的法,为后面写“吞舟” 铺陈。

次句“石排夹岸敞如门”, 交待硖石的阵势。“石排”,石头依次排列,一个接一个。“敞如门”, 如敞的开门一样。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确写硖石的阵势与阴险,为惊心动魄的场面制造了一个未知的险途。人们读到这里,从刚才顺流而下的惬意,到快要进入险境的神秘,人们对自己的前途不得而而知了。

第三句“转瞬帆樯浑无影”, 这一句写船进入石门后的情景,用了“转瞬” 、“浑无影” 时间词来描述 。“转瞬”, 转眼,形容非常短的时间。“浑无影” ,“浑” ,副词,当“全、都、皆” 讲。全都没了踪影。船只没了踪影,哪还了得,岂不是船沉人亡了吗?这是写得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一句,把所有人的心都悬在这上边了。

诗的最后一句“疑是鲸鱼肆口吞” ,既然船只没了踪影,人们最先的猜测是怀疑是不是给鲸鱼吞没了? “肆口吞” ,犹随意吞下,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这里留下一个很大的悬念。事实上,不一会儿,船又出来了,安然无恙。这时使人们惊喜万分、喜出望外。船出来的事,作者没写,但行船、乘船,甚至路人,船无危险,人人皆知。此句实际上是船无险情后对人的表述。

这首诗主要是写硖石的惊险,但写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它采用的文字言曲意隐,文情恣肆。诗的开头先抑后扬;接着荡开去写硖石的阵势,突兀而出;再写船“转瞬无影”的险情,处在千钧一发之际;最后写人们津津乐道,讲叙“疑船鲸吞” 危险经历,让人们知道 “硖石吞舟瀑马腾”的行船经过。

读完这首诗,我们还可以深入地想,这种行船的险境,何人敢为,船何人敢坐,这就牵涉到梢翁与船客的胆量了,因此,我曾写过另外一首《七绝•硖石吞舟》诗说:“磷珣咧嘴坐江中,瀑马腾龙浩淼空。守镇坐关从此过,梢翁携众显豪雄” ,当然这是后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