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尧臣《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赏析

(2014-09-14 08:13:10)
标签:

文化

赏析:

 

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梅尧臣《答宋学士①次道寄澄心堂纸②百幅》赏析

242000 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 邢少山

 

 

    梅尧臣与古澄古堂纸有的缘。这次赠澄心堂纸的是宋敏求。

    宋敏求,字次道,宋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仁宗宝元二年(1039)二十一岁中进士第,即步入朝廷机要部门,知太常礼院,任知诰。他与其父宋绶“继世掌史”,自仁宗时起,三朝间,宋氏皆“以文章见称于世,凡朝廷有文命事,未尝不在选中,深受宋朝廷信用”。庆历六年(1046),他从南唐旧库得到澄心堂纸数百枚(幅)。由于他对“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的敬佩和景仰,回到京师(今河南开封市),立即寄赠给梅尧臣一百幅。是年,梅尧臣四十五岁,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市)签书判官任上。一位“深爱宋朝廷信用”的重官,而对一个县级小吏赠寄“百金售一幅”的南唐澄心堂纸,而且又是一百幅。梅尧臣的感激之情,顿生心中,立马挥挥毫写下《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这首七古诗。

      全诗24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4句,写古澄堂纸的制作与价值,直接点出纸的精贵。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寒溪浸楮,夜月舂料,举帘敲冰,均匀割脂,慢慢焙干,铺开凉晒,这些都制作纸的艰难程序。诗首先是写在严冬时节,于“寒溪”之中浸泡楮树皮,在夜月里将浸泡过楮皮舂捣成浆,再“敲冰”在水中反复漂洗纸浆,取又长又宽之“簾”在簾上用手杪作,令楮皮黏液的稠度达到均匀。纸浆纤维均匀分散的效果,显示出冰水配制技术的高超,作者说,这样制出来的纸,一幅值一百钱都不容置疑,现在面对宋学士送来一百幅纸,我的心情何等激动啊。

        第二部分,从第5句“江南老人有在者”到第16句“迩岁好事亦稍推” ,写古澄堂纸的过去的历史及今天复制的成就。

从第5、6两句“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 是说江南老人还有人(即南唐的遗民)在的话,我和他们说说江南那个时候的事,他们一定是知道的。这是提起,下面开时回忆。第7、8两句“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是说那时候南唐的后主李煜把纸藏在自己秘密的府中,如果外面人要取纸的话,不准偷看。可见澄堂纸的神秘与高贵。

     从第9到12四句“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这是写了一段南唐灭亡与紙的故事。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大将曹彬领十万大军攻破南唐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随着后主的投降,南唐灭亡。然曹彬“既入金陵,申严禁暴之令,士大夫保全者甚众”,“仓廪府库,委转运使许仲宣按籍检视”,妥善封存。澄心堂纸因之得到了完好保存。其实,纸并未占据整个澄心堂宫殿,宋军围城时,南唐后主,“凡兵机处分,皆自澄心堂宣出”。说明存纸之地乃南唐皇帝的机要之宫殿。南唐亡不足七十年,纸即从旧宫殿屡屡散出,南唐旧宫人也将纸携出高价出售。

      接下来四句,即从第13到16四句“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又写了一段南唐灭亡后澄堂纸得到复制作的事。梅尧臣知晓南唐澄心堂纸的生产地是池、歙两州。此二州与他的家乡宣州(宣城郡)同属皖南之地,唐时同在宣歙池观察使的管辖之下。鉴于梅尧臣此时长期在外地任职,他一直寻找机遇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的。梅尧臣又将澄心堂纸赠于歙州人潘谷,让他仿制澄心堂纸。潘谷仿制澄心堂纸。后成功,潘反赠梅尧臣澄心堂300枚。梅尧臣后有诗《再寄歙州伯恭》。梅尧臣用了“精意余” 几个字赞扬潘谷仿制澄心堂纸的过程。这里再一次写了澄心堂纸的轻与薄,比起古纸来要好多了。另外,对如“一幅百钱”珍贵的纸,却“古纸精光肉理厚”的无知现象,提出尖锐批评。

   第三部分,从第17句“五六年前吾永叔”,到最后共8句,回忆自已先后两次得到古澄堂纸的经过与心情。

   从第17句开姶的四句“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写第一次永叔送他两轴纸的事,他像得到宝贝样把它收藏着。康定元年(1040年),北宋文学家、哲学家,时任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的刘敞(字原父、原甫),以重金购得百枚送欧阳修澄心堂纸十枚。欧阳修对此十分珍惜,并特作《和刘原父澄心纸》诗,以示感谢。欧阳修十分珍惜所得的十枚澄心堂纸,但是他立刻想起了他的一生挚友梅尧臣,而梅尧臣此时正在襄城县(今河南襄城县)令任上。欧阳修立马从所得的十枚澄心堂纸中抽出两枚,并用精织的丝绒品裹好,着人送至襄城县。梅尧臣十分惊喜,得纸后,虽数量仅两枚。

  最后四句“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写这次得澄心堂纸百幅。。后在仁宗庆历六年(1046)他又第二次得到了澄心堂纸,数量远比第一次为大,当然又是赠予,而且又是一百幅。梅尧臣怎能不激动呢?这与“五六年前”第一次得澄心堂纸时,梅尧臣除对澄心堂纸的珍惜之情和得到馈赠深感“重赠”愧赧之意,这也回应诗开头详绘澄心堂纸的艰辛制作过程与极端艰辛。北宋时造纸技术虽然有了改进。制作上已重视纸的“乾”与“薄”,但比起澄心堂“古纸”的制作技术,还处于“诚堪嗤”的地位。堪嗤,足以让人。讥笑,技术还不完臻成熟。梅尧臣“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原因是自己“无君笔札无君才”,加之又无“椟”木作的珍贵柜子来存放,造成“日畏撦裂防婴孩”的紧张心态,表现出对这二枚纸的极端重视。欧阳修赠纸时,要求梅氏对此纸“当宝惜”、“慎勿乱与人剪裁”,其实梅尧臣不仅不“乱与人剪裁”,连自己也“不忍”在纸上“挥毫”。至和二年(1055),他在《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诗中,除以“公之此心实扶助”语,对刘敞当年赠纸表示谢意外,还告知欧阳修:“往年公赠两大轴,于今爱惜不辄开”。两轴,同两枚、两幅、两张。梅尧臣得纸是康定元年(1040),他三十九岁,到至这表明梅尧臣对澄心堂纸的独钟情愫,情深意渊和谦虚精神。

  这首诗开头突兀,意在写古堂纸有的艰辛,引起人们对所叙事物的注意。在叙事、写物上前后连接、呼应,一以贯之。中间虚实结合,伸缩有法。这首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情绪的喷发,但又不失自己的谦逊精神。

 

原诗:

 

    答宋学士①次道寄澄心堂纸②百幅

             宋 梅尧臣

 

寒溪浸楮③舂④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⑤,焙乾⑥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⑦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⑧,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⑨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⑩,赠予两轴⑪令宝之, 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

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重增吾赧⑫不敢拒,且置缣箱⑬何所为。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十六

 

【注释】:

   ①宋学士: 宋敏求(1019~1079),北宋文学家、史地学家、藏书家。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神宗元丰二年。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130卷;地方志有《长安志》,考订详备。笔记《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又补有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148卷。

     ②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是五代十国南唐的后主李煜所作成的纸,因在澄心堂制造,故称澄心堂纸。

    ③浸楮(chǔ楚):浸,泡,使渗透。楮,落叶乔木,叶似桑,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古时亦作纸的代称。

    ④舂: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⑤割脂:用手术刀切开某些穴位,从而达到的一种。

    ⑥焙乾:用微火烘烤干。

    ⑦李主: 指五代十国南唐的后主李煜。

    ⑧堪嗤: 堪,能,可以,足以。嗤,讥笑。

   ⑨迩岁:迩,近来。迩岁,近年把。

    ⑩永叔: 指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⑪两轴: 两卷。

    ⑫赧(nǎn喃) :因羞惭而脸红。

     ⑬缣(jiān尖)箱:存放书画的箱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