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澄心堂纸的敬畏之情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赏析
242000 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 邢少山
宋康定元年(1040年),北宋文学家、哲学家,时任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的刘敞(字原父、原甫),以重金购得百枚。刘敞学问渊博,欧阳修对之相当佩服,每遇新的疑难问题,即写在纸上向刘敞请教。因之两人成为交往甚密的朋友。刘敞赠给了欧阳修澄心堂纸十枚。欧阳修对此十分珍惜,并特作《和刘原父澄心纸》诗,以示感谢。欧阳修十分珍惜所得的十枚澄心堂纸,但是他立刻想起了他的一生挚友梅尧臣,而梅尧臣此时正在襄城县(今河南襄城县)令任上,他派人送去两幅。梅尧臣得到这两幅纸,非常珍惜,非常感动,随即写《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这首排律。
全诗28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8句,写收到欧阳修所赠两幅纸惊喜与珍爱的心情。头4句“写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是说昨天朝庭的人从自东郡过来,送来两轴古澄心堂纸,我把捆绑的绳子解开,看见那纸,滑如春冰,密如蚕茧,把玩之余,惊喜万分,留恋徘徊。后4句“蜀牋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
,是说拿这澄纸与蜀笺比,蜀笺容易折碎,不易保存,与浙江的剡楮纸,剡楮非常轻薄,也有可笑之处。而这澄心堂纸,令人欢喜。如果用它来写书信寄走,应当宝贝一样珍惜,千万不能让人随便胡涂乱画啊!翦裁,在这里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的意思。这里作者把澄心堂纸与蜀牋、剡楮作了比较,更突出所赠这两幅纸的珍贵。
第二部分,接下来12句,写澄心堂纸的历史渊源。
从第9句到12四句“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
4句,是写澄心堂纸当时的輝煌。这是说当时李煜与其父李璟这“南唐二主”在做皇帝时,市面上用一百金也实不到一张纸。而只有澄心堂中有这种纸,静静几铺,无半点灰尘没有。这实际上是一种书写的特殊境界,这正暗合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境界,说明此纸珍贵到何等程度。
接下来13句到16四句“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瓌”
,写国家灭亡后纸的命运。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大将曹彬领十万大军攻破南唐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随着后主的投降,南唐灭亡。然曹彬“既入金陵,申严禁暴之令,士大夫保全者甚众”,“仓廪府库,委转运使许仲宣按籍检视”,妥善封存。澄心堂纸因之得到了完好保存。其实,纸并未占据整个澄心堂宫殿,宋军围城时,南唐后主,“凡兵机处分,皆自澄心堂宣出”。说明存纸之地乃南唐皇帝的机要之宫殿。南唐亡不足七十年,纸即从旧宫殿屡屡散出,南唐旧宫人也将纸携出高价出售。康定元年(1040年),北宋文学家、哲学家,时任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的刘敞(字原父、原甫),以重金购得百枚。得“购的第二章”刘敞于《公是集》中述其事:“去年得澄心堂纸,甚惜之。辄为一白,邀永叔各赋一篇,仍各自家,藏以为玩。”并在诗中说:“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江南李氏”在“有国日”能选择如此精美之纸来,“国破日”,又能将“此纸”保留下来。认为这是任何人“辇大都府”所不能办到的。言下之意.南唐在纸的创新和保藏上,是有巨大功劳的。
从17句到20四句“于今已逾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麤使供鸾台”,
写写国家灭亡后60年间纸的保存的情况。作者说,而南唐亡“已踰六十载”的今天。不识此纸的本朝人,借口“幅狭不堪作诏命”之名,将之“弃置”于“大屋墙角”,“聊备”某些“麤使”将其提供“鸾台”使用。言中含有对本朝(宋代)朝廷不识“澄心堂纸”现象的讽刺。幅狭,指纸的长度不宽阔,狹窄。诏命,皇帝的命令,诏书。麤使,指武将。鸾台,唐时门下省的别名。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写自己对澄心堂纸的珍惜与敬畏。
“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何嫌猜,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
四句,写纸从宫廷来到我身边的感受。“鸾台”是唐时对门下省的别称,《旧唐书·职官司志》云:“门下省,龙朔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龙朔”,高宗所用年号;“光宅”,乃武则天在位之年号。天官是指星星,所有星曜都可以用”天官“来表示,而构成”天官“的”五官“即”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等五大星座群,若对应人间五官也就是”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北宫“,因此”五官“又可称“五宫”,
这里泛指朝廷不识澄心堂纸的品质与价值,他们不把这些纸当回事,这也许是好事。然而这些纸来到我的跟前,我可把它当着宝贝,秘隐地珍藏起来,不以示人。今天作者对欧阳修“转遗”来澄心堂纸。感到更增惭愧。原因是自己“无君笔札无君才”
自已没有才能,自已资格用种好纸。
最后四句,进一步写对澄心堂纸的珍惜与敬畏。作者说:“心烦收拾乏匮椟,日畏扯裂防婴孩,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这意思是说,好的东西要好的匣子来装。这么好的纸,我没有好的“椟”(
柜子,匣子)来存放珍藏。梅尧臣接到二幅澄心堂纸是康定元年(1040),当年他即“解襄城县任,赴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会葬谢绛”。谢绛是他的妻兄、文友,故诗中有“心烦收拾”四字。这么好的纸,我担心今后会被小孩子撕碎。
“撦裂蹈践,斯须而尽,何其甚哉!”(《新五代史·杂传十四·杜重威等传论》)梅尧臣这种“日畏撦裂防婴孩”的紧张心态,表现出对这二枚纸的极端重视,他不忍用笔在上面写什么。欧阳修赠纸时,要求梅氏对此纸“当宝惜”、“慎勿乱与人剪裁”,其实梅尧臣不仅不“乱与人剪裁”,连自己也“不忍”在纸上“挥毫”。至和二年(1055),他在《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诗中,除以“公之此心实扶助”语,对刘敞当年赠纸表示谢意外,还告知欧阳修:“往年公赠两大轴,于今爱惜不辄开”。梅尧臣得纸是康定元年(1040),他三十九岁,到至和二年(1055)已是五十四岁了,此长达十五六年间,他都没将此两幅纸“辄开”使用,足见他对澄心堂纸的独钟情愫,而且是特别地情深意渊。相反,却鼓励刘敞:“文墨高妙君第一,宜用此纸传将来”
。梅诗结尾两句中的“有思”,思的是已亡的南唐:而“子山”则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肩吾之子庾信(字子山)。庾信他更是位文学大家,与另一文学大家徐陵、共创优美的“徐庾体”文学。瘐信作有名赋《哀江南赋》。所以梅尧臣“思”南唐时,想起来瘐信这篇赋来。总之,梅尧臣一生中第一次得到澄心堂纸时,就与此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引发起诸多思与怀。
这首排律兴象玲珑,气体超妙,高浑古淡,妙合自然。集叙事、抒情与说理于一体,有摄人心魂、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叙事清晰、自然、动力;抒情真情、真意,饱含深情;
说理以史为鉴,以事实为依据,令人信服。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梅尧臣对所得澄心堂纸的惊喜、珍惜和感慨之情,跃然纸上。
原诗:
永叔①寄澄心堂纸②二幅
宋 梅尧臣③
昨朝人自东郡④来,古纸两轴缄縢⑤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牋⑥蠹脆⑦不禁久,剡楮⑧薄慢还可咍⑨,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
江南李氏⑩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
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⑪非珍瓌⑫。
于今已逾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麤使⑬供鸾台⑭。
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⑮何嫌猜,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
心烦收拾乏匮椟⑯,日畏扯裂防婴孩,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⑰哀。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十
【注释】:
①永叔: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②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是五代十国南唐的后主李煜所作成的纸,因在澄心堂制造,故称澄心堂纸。
③宋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④东郡:
泛指京师以东诸郡。这里因赠纸的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已抵武成军节度判官任,此军节度的驻节地在今河南滑县,地处襄城之东,故诗中有“东郡”之说。
⑤缄縢(ténɡ疼):绳索。《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郭象 注:“缄、縢,皆绳也。” 唐
柳宗元 《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
⑥蜀牋(jiān尖): 牋同“笺”。 自唐以来蜀地所制精致华美的纸的统称。
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十轴示余三百篇,金碧烂光烧蜀牋。”
⑦蠹(dù杜)脆:蠹,指蛀蚀器物的虫子。脆,容易折断破碎。蠹脆:指纸容易生虫,折碎。
⑧剡(shàn讪)楮(:即剡纸。浙江传统名纸,亦称“剡藤”、“溪藤”。唐、宋时,越中多以古藤制纸,故名“藤纸”。剡纸的主要特色是薄、韧、白、滑,因而也被称为“玉叶纸”。由于其白和韧的特点,剡纸不但是书写上品还可用来制帐、制被。
⑨咍(hāi嗨):
笑。如,拊掌欢笑。古又同“咳”,叹词。
⑩江南李氏: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1]
,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后自改称江南国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
⑪辇(niǎn碾)大都: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如,辇车。大都,即北京市。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
⑫亦作“ 珍瓌
”。珍宝。《文选·陆机》:“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 吕延济 注:“珍瑰、奇玩,皆宝物也。” 晋 郭璞
《序》:“乃取其嘉木艳草,奇鸟恠兽,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烛银之宝,归而殖养之於中国。”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瓌。
⑬麤(cū度)使: 指武将。
宋贺铸《六州歌头》词:“鶡弁如云众,供麤用,忽奇功。”
⑭鸾台:
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旧唐书·职官司志》云:“门下省,龙朔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龙朔”,高宗所用年号;“光宅”,乃武则天在位之年号。
⑮秘惜: 隐藏珍惜,不以示人。 宋洪迈
《夷坚志·伊阳古瓶》:“凡他物有水者皆冻,独此缾不然…… 张 或与客出郊,置缾於篋,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祕惜。”
⑯匮椟:盛衣物文件等的箱柜。
⑰子山: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
庾信的赋,最著名的作品,是《哀江南赋》。赋前有序,是一篇能独立成章的骈文,交代作赋的缘由,概括全篇大意,语言精丽,意绪苍凉,本身就是一篇杰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