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要抗拒戰爭的誘惑
(2017-02-09 12:24:44)中美如果爆發戰爭,南海、台海與東海,都可能是戰場。這也是中國加緊建設海軍,要將過去「大陸軍」的傳統,改為「大海軍」的模式,要在亞洲的怒海上決一雌雄。
菲律賓海域從來都是海盜肆虐,也使得很多商船視為畏途,台灣的漁船更是常常被菲律賓的海盜所劫持勒索,菲律賓軍警對此無法有效管控,再加上內部的貪腐嚴重,警察被視為「穿上制服的流氓」。菲律賓請求中國海軍追剿海盜,肯定牽動地緣政治的敏感地帶。
北京對此並沒積極回應,可能是要權衡輕重,避免捲入難以預測的糾紛。但美國對於中國在南海諸島的建設,都表示不滿,南海因而被視為最危險的海上戰場。
但台海所隱藏的危險,其實比南海更巨大。南海的島礁,沒有什麼人居住,易攻難守,對美國來說是「雞肋」,但台灣是太平洋「不沉的航母」,乃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政治的「台獨化」,也使得兩岸關係越來越惡化,而特朗普挑戰一中原則,讓一些台獨勢力額手稱慶,大力鼓掌,但也刺激北京,導致中國「武力統一」的聲音更為強烈,認為這是一舉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機。這與特朗普內閣中的「鷹派」是直接的對抗,因而中美之間的戰爭風險也越來越高。美軍甚至傳出要在台灣部署「薩德系統」,更精準涵蓋中國大陸沿海的導彈部隊,但也可能刺激北京先下手為強。
南海、台海與東海都有微妙的聯動性。美國瞄準快速崛起的中國,加以強大的遏制,但也肯定會陷入戰爭的風險。日本海軍活躍的東海,長期監控釣島。美國新任的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問日本時,強調美國會將釣島列入美日協防,但中方的海警船近日已經加強。昔日席捲全球的保釣運動,可能會演化為中國海軍與美日海上聯軍的衝突?
特朗普上台的口號,就是要讓美國再度強大,但若捲入一場與中國的戰爭,卻會使得美國的經濟繁榮灰飛煙滅,導致事與願違。並且若地區性的小規模戰爭一旦失控,就會上升為核子戰爭,也就是陷入基辛格所說的「保證互相毀滅」。
這是一場雙輸的遊戲,戰爭機器的誘惑,往往吞噬了理性與長遠利益。基辛格理論強調的「核子時代的恐怖平衡」,指出核武戰爭絕對不是決策者的選項,因為沒有人可以是贏家。
因而中美衝突的風險管控,成為北京與華府的頭等大事,雙方都不能意氣用事,不能以意識形態掩蓋現實利益,更不能自以為可以鑽空子搞偷襲。中美兩國不僅都有強大的傳統武器,也有強大的核子反擊力量。雙方的決策者需要做好風險管控,才可以避免墮入「互相毀滅」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