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諾貝爾焦慮與鞭策的動力

(2016-10-13 14:50:15)

每年的秋季,也是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發酵的季節。從熱門人選到一般網民,都陷入一種患得患失的狀態。他們都在猜測、打聽、議論,到底今年會有中國人獲獎嗎?

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引起了很多的內部爭議,認為中國人的學養與價值標準,是否需要靠遠方的幾個洋人來衡量,說三道四,評頭品足。但這樣的說法,也被指責是一種酸葡萄心態。

如果從中國人的諾貝爾成績單來分析,在科研的世界,目前的諾貝爾得主,除了美國華裔之外,都是在民國時期受基礎教育。這從楊振寧與李政道開始,都是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畢業,是著名科學家吳大猷的學生,他們後來負笈美國芝加哥大學,在科學的前沿鑽研。丁肇中、李遠哲在台灣受基礎教育,屠呦呦也是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接受民國的中學教育,於一九五零年考上北京大學,而崔琦是香港培正中學畢業,高錕則是在香港聖約瑟書院受中學教育。

這其實也顯示文革與政治運動的狂飆,在中國大陸造成人才斷層,讓一代人失去了鑽研學術的機會,也等於剝奪了他們攀爬世界最高學術巔峰的權利。諾貝爾的榮光,也在等待中國「後文革一代」的成長,等待中國八十後的「學術勢力」脫穎而出。

但恰恰是中國在這方面的劣勢,刺激中國社會對尖端科技的嚮往,對於「洋為中用」的渴望,探索如何「後發制人」,爭取「彎道超車」。尤其這八年以來,全球看到中國在很多原來落後的領域都突飛猛進,進而領先全球。最典型的是中國的高鐵系統,從二零零八年開始,就不斷吸收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高鐵特色,加以自身改造,動員數以十萬計的工程師,在被譏諷為「山寨」的氣氛中,研發有自己專利的高鐵,最後完成了逾兩萬公里的高鐵系統,並向國際輸出。

中國電子金融的移動支付,也是超前。它也許沒有原創的技術,但卻有原創的應用模式,敢為天下先,讓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深入到中國的千家萬戶,提升中國的競爭力,傲視全球,讓各國瞠目結舌。

中國的民營企業,其實都是創意的先鋒。它們在全球化的浪潮裏,不斷吸收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再加以消化,往往可以青出於藍。從事互聯網後台基礎設施的華為,十多年前只是這個領域的小蝦米,被美國網絡巨人思科(Cisco)壓制,甚至指控它侵佔知識產權,纏訟多年,最後法律還華為清白。而到了今天,華為已經後來趕上,壓倒了思科,同時在專利權上名列前茅,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製造商。

這就是中國超越前進的故事。中國沒有最多的諾貝爾獎,但可以站在諾貝爾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的創意地平線,看市場的太陽冉冉升起,讓企業馳騁在「洋為中用」的草原上,收穫豐碩的利潤果實。

中國的諾貝爾焦慮,不僅鞭策知識界,也鞭策社會,要在國家競爭力的博弈中,奮勇爭先,讓科技與市場更密切,讓人文價值觀念的反思,與政治的激盪更頻密,讓諾貝爾獎帶來的國際動力,推動中國現代化的腳步,邁向過去不敢想像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