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灣民主玫瑰的隱喻

(2015-01-22 12:44:27)
标签:

房产

如果台灣民主是一朵玫瑰,它在全球華人的視野中,展現大家艷羨的美麗,但在目眩的外表下,這朵玫瑰的刺,卻不斷刺向台灣社會,也刺痛了台灣的政治發展。

這些意外的刺痛,其實就是台灣的民粹政治。以民主的名義,讓政治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和實踐,而只是政客短期利益的操作,卻賠上了全局和長期的利益。

台灣的桃園機場捷運,也許就是民粹列車。它連接台北市中心,全長只有五十多公里,但卻建了快二十年,到今天還不知道是否可以今年通車。這都因為沿線車站的設定,沿途土地的徵收,不同利益集團的鬥法,再加上官僚體系被切割,沒有全局的規劃,又牽涉財團的利益,大家就是拖拖拉拉,以拖待變,才會出現這樣一條歷經十三位交通部長還沒建好的短程鐵路。

這也是台灣競爭力失敗的列車。它見證了被民粹綁架的惡果,在全球化的軌道上,台灣的經濟也就長期停滯不前,大學畢業生薪水就是只有二十二K(兩萬兩千台幣,約七百美元)。台灣在政治上的開放與多元化,保障了政治人權,但卻沒有保障經濟人權。

從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台灣經過二十八年的民主發展,但越來越多民眾懷疑,這樣的民主是真民主嗎?尤其面對中國大陸突飛猛進的發展,台灣二千三百萬的人口中,約一成到了神州大地打拼,目睹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對台灣的競爭力的下降,更有一種時代的緊迫感。

台灣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的新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就有這樣的時代緊迫感。這是對台灣民粹現象最深刻的批判;作者以多年政壇的經驗,看穿了那些藏在民主玫瑰艷麗背後的刺,會讓人民痛苦,也會不斷刺傷國家的命脈。一個現代化的政治,需要很強的專業支撐,而不是靠意識形態治國,更不是靠電視上政論節目的名嘴治國。

李鴻源的解藥就是用政治專業來衝破這些民粹的魔咒。他指出必須超越藍綠的對立與內耗,建立「跨領域對話、跨部門整合,建立中央與地方的夥伴關係、地方與民間的夥伴關係」。在法令、制度和政府運作的方式,尋找改革之道。

這也是台灣政治文化的改變,從國民變成公民,培養出公民意識。台灣的博士內閣,並沒有保證高效率的政府,但如果台灣的政治變革,推動一個免於民粹政治的社會,台灣就可以發展一個真正讓人民自豪的社會,不會再出現一條二十年還沒建好的短程鐵路。

因為台灣心中的理想鐵路不再只是承載「小確幸」,而是要提升為追求公平正義而又富裕的社會。台灣的民主玫瑰,不能再是台灣社會的痛苦根源,恰恰相反,它那美麗的魅力,成為對全球華人永遠的吸引力。玫瑰的名字,不僅是民主克服民粹的隱喻,而是寶島實現幸福生活的象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