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消失了的航班的訊息
(2014-03-13 13:20:17)一場迷離的空難,勾起了千家萬戶內心深處的恐懼。那永遠不會著陸的航班,彷若科幻小說的曲折離奇,讓人在迷霧中顫動——飛向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飛向死亡的終站?
美國驚悚電視劇"Lost"(《迷失》)的情節,又襲上了多少人的心頭。失蹤的航班原來在一個遙遠的荒島墜毀,有些人活了下來,但劫後餘生的歲月卻面對更艱鉅的挑戰,也面對人性不會斷層的挑戰。
這也是對家屬感情的挑戰。他們不能接受一個這樣荒誕的場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活生生的二百三十九人就這樣在地球上消失?
但不少家屬還期盼可以出現"Lost"的場景,飛機迫降在一個雲深不知處的小島,與世隔絕,但有些人歷盡劫波,開闢了一個「第二人生」(Second Life),就像一個同名的電腦遊戲那樣,他們雖然內鬥,雖然要面對大自然與人際間的博弈,但也總有一天,可以回到家裏。
流行曲《今天不回家》的旋律讓人鼻酸。他們還是會永遠不回家?在事發的第二天晚上,微博和社交媒體上,不少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今夜無眠,我們都是接機人」。
但無眠的晚上,又豈是「今夜」?這樣痛苦的夜晚還會不斷延伸,成為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那些在北京麗都酒店等待的家屬,面對馬航不知如何應對的職員,只有憤怒和無奈。他們有些人甚至向馬航職員和中國官員丟出水瓶,發洩心頭之恨。但無論是如何洩憤,都喚不回至親的聲音與氣味,也喚不回消失在雲端裏的身影。
那些在歷史上的空難失去了至親的人,都可以體會這次事件的磨難,因為它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讓人不寒而慄。恐怖襲擊?還是機械故障?還是人為失誤?二零零九年法航從巴西飛往巴黎途中消失的航班,也是要在六天之後才發現殘骸,但屍體則是永遠地消失。
二零零二年,華航CI611班機在澎湖上空解體,二百二十五人剎那間灰飛煙滅。這齣悲劇在很多年後才查明真相,原來是金屬疲勞所致,與任何恐怖襲擊無關,也與操作失誤無關。但修護的結構工程師沒有按照波音的標準程序修理,當然要負上責任,最後被判刑。那些消逝在澎湖外海的生命,失去了「外婆的澎湖灣」的溫情,而只有天涯人斷腸的「悲傷澎湖灣」。
這悲劇也刺激兩岸官方更多的接觸,當時的救援也破除了台海兩岸被視為楚河漢界的「中線」,以人道考量為優先。雙方也更加了解兩岸直航的迫切性,最後凝聚台灣民意,終於在馬英九執政後,落實兩岸直航。
也許每一次的悲劇,都會刺激人們去思考,如何吸取生命的教訓。馬航事件似乎只是一本神秘小說的第一章,它會怎樣寫下去,還需要你和我共同搜索被埋藏在夜色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