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文巧結良緣
(2012-12-14 10:16:06)
标签:
杂谈 |
沒有一個行業,會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刺激與不可預測性。它可以「無中生有」,創造了巨大的利潤與影響力,但也可以讓龐大的投資像打了水漂,石沉大海。
導演李安就嚐過這樣兩極化的味道。他當年拍的《冰風暴》和《綠巨人浩克》,就慘嘗敗績,但在《臥虎藏龍》和《色.戒》等大片的投資中,他卻讓不少圈內人跌了眼鏡,叫好又叫座。
好萊塢這次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籌備了好幾年,一波三折,幾位國際大導演都臨陣脫逃,被水中拍戲和電腦特技嚇跑了。最後才由李安接手,大家也不看好,覺得這個台灣導演,很難駕馭這樣多元文化題材的電影。
但剛好是這樣的多元文化的題材,才使李安展現他的長才。他超越了特技的幻影,將人性的矛盾與天人交戰成為電影的核心價值,透過一個少年漂流的故事,說出宗教不斷探索的人性幽微之處。
李安從來就是一個局外人,在台灣成長時,他是「外省人」,在美國社會,他是英文不流利的「移民」,在電腦特技之前,他似乎是「電子文盲」,但恰恰是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他看到很多局內人所看不到的風景,也看到了那些長期被忽略的細節。
魔鬼就在細節中。李安對人際關係的細膩掌握,讓他的電影永遠有一種人文的情懷,無論是《臥虎藏龍》的刀光劍影,還是《色.戒》的情慾鏡頭,都讓他可以抒發自己的哲學思考。難怪美國《滾石》雜誌的評論說,李安在3D的幻影中,展現了詩人的敏銳和抒情感覺。
而這電影的耀眼之處,還在於製作的產業鏈,創造了新的價值鏈。它透過電腦的雲端技術,凝聚了全球特技專業的精英,共同協作,充分發揮網絡時代的最佳生產力。
這也剛好是互聯網世界的特色,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參與這次雲端協作的精英,遍及溫哥華、孟買、吉隆坡、台灣等地。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中心,關鍵就是創意與競爭力。無論你漂流到哪裏,只要可以高速上網,就可以參與一場心靈的流動盛宴。
這場流動的盛宴,也讓全球觀眾分享。片子所提到的不同宗教,從印度教、基督教、回教到佛教,都可以體驗人和神的關係,也是主流電影少見的大膽之作,敢於碰觸這樣敏感的題目。
這也是科技與人文的巧結良緣,讓3D的形式與哲學的內容融合。過去一些喜歡搞3D電影的西方導演,容易被奇幻的表象迷惑,賣弄技巧,結果本末倒置,贏得了形式,卻失去了靈魂。
但李安卻緊抓住人性矛盾的部分,並在最後的劇情的「反高潮」中,創造了撲朔迷離的結局,開創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思考空間,讓形式與內容作出完美的結合,也讓製作過程的產業鏈和它所創造的價值鏈交纏,展現了一頁最新的文化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