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愛她就要給她幸福,不管是否犧牲自己。這是好萊塢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的潛台詞,也是這部電影賺人熱淚的原因。這部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電影之一的經典,背景就是二次大戰時的北非。它在一九四二年推出時,二戰還是如火如荼,片子中的鬥智鬥勇的場景,都讓觀眾感動不已。
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電影出現的主角和重要人物,都是西方人,在非洲戰場上打的戰爭,也是西方白人之間的戰爭。身為非洲人主體的黑人,都沒有在這電影中有什麼份量,只是淪為當配角的鋼琴師。
這樣的歷史場景,對中國人來說,也真的很熟悉,一九零四年,日本和俄國大戰,戰場卻是在中國東北的領土與海域。這當然就是典型的帝國主義的戰爭,日俄兩國爭奪在中國的資源與勢力範圍,就「以鄰為壑」,打得稀巴爛。
非洲人當然也和中國人有同感,這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土地,近兩百多年都淪為西方殖民主義的戰利品。西方國家挾工業革命之後的雄厚國力,爭先恐後地在非洲佔領殖民地,攻城略池,各畫地盤,而黑人更淪為奴隸,被大量輸往美洲大陸,也為日後的美國南北戰爭和社會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因而非洲的存在,其實展示西方歷史的腐敗一頁,在自由貿易與文明的名義下,卻是肆意蹂躪人權,讓數以千萬計的黑人陷入痛苦的深淵,流離失所,成為失根的花,飄離在不同的角落,隨風而逝。這樣的慘痛的經歷,也成為今日非洲集體心靈中難以磨滅的隱形傷痕。
今天中國在非洲的經營,也需要面對這道隱形傷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論述,譏諷中國在非洲是「新殖民主義」,重覆當年西方的老路,都是在掠奪非洲的資源。
這樣的指控,當然是片面之詞。中國在非洲,並沒有以不平等的方式來搶奪任何的物資,反而是不斷的投入,為當地興建西方人不會興建的基礎設施。中國更沒有在非洲有一寸的殖民地來作帝國主義式的經營。
而西方的指控,正反映非洲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中國國力的崛起,可以在非洲大陸上與列強平起平坐,制衡歐美的勢力,並且以後起之秀的姿勢,爭取更多非洲國家的支持。尤其是非洲的知識分子,都不會忘記當年毛澤東的「第三世界」理論,反霸權,反對大國操控國際秩序與遊戲規則。
而一般的非洲老百姓,卻是愛看香港明星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看他像舞蹈一樣的中國武術,將那些白種人打得落花流水。
因而非洲一百多萬名中國人和激增的中國企業,都肩負弘揚中國軟實力的責任。他們不僅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實現自己的夢,也是要這兒實現非洲人的夢。他們不用重覆《北非諜影》的犧牲自己,但卻要確定「愛非洲就要給非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