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下阅读记录:石桥、人鸦、神奇的谎言等

(2014-03-10 13:00:35)
标签:

教育

分类: 享受阅读
川三年级上基本能进行自主阅读,到了三年级下,他会对自己睡前无法阅读感到十分遗憾。
暑假读完《大林和小林》和部分《兵猴》。
三年级下,第一本阅读完的书是《石桥》:
时下儿童小说非常多,感觉知道石桥并读《石桥》的人不多。我初读时觉得这本书可真拗口。不仅情节交代不清,而且主角名字还老长。川也和我有同感,我鼓励川继续读下去。读过开头两章后发现川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气把整本书全部拿下。看完告诉我这本书很好看。我也把这本书初读了一下。说实话,在看这本书时我可能和川一样都是被情节所吸引,只是想知道石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因此忽略了这本书所一直要告诉读者的主旨。本书一开始的两位主角要离开故乡,去寻找世界时,全村人劝他们留下并给了他们各种忠告。可每每在主人公要求说出这些忠告背后的原因时村里的人似乎以他们惯有的思维“我们不知道(不清楚、没见过),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回答他们。故事的前半部分,古人遵循先辈的做法和忠告,不问原因,只知坚持。故事的后半部分,现人继续遵照先辈的想法,不问原因,严防死守石桥对岸的国家。最后两个孩子打破了严防的戒律,获得了两座城市的和睦。其实,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的经验,我们不假思索就接受并执行,长大了又不假思索地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求他们也照此执行。这些经验难道都是对的吗?或者我们难道不应该先自己想想,这样做是否适合自己呢?每每引导孩子时我们更多的时候要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孩子试错并犯错。这是我对石桥的第一点感受。第二点感受是关于竞争的话题。川总结的非常好,他说竞争分两种,一个是敌人间的,一个是朋友间的。不一样的竞争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他还表示学校里的竞争是朋友间的,不会造成很恶劣的结果。而我很想告诉川的是竞争分两种,一种是自己与别人竞争,一种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前者是伤身伤心的,后者是助身助心的。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争,我们才能觉得活着的意义呢?我们和自己竞争,做个自己喜欢的人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做个超越别人的人呢?山外有山,做好自己,与原来的自己竞争,只要进步了就是好!

接下来川正在读《神奇的谎言》和《人鸦》。和川一起读,一起思考讨论,养成思考、表达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