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五)尝试反刍式思考: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

标签:
吃魔法药阿姨数学绘本反刍式亲子阅读杂谈 |
分类: 享受阅读 |
一直在消化好网里童喜喜的帖子:http://community.goodbaby.com/viewthread.php?tid=577573&extra=page%3D1&page=13
童喜喜的语言好活泼,看着一点都不累,但问题却被她一一挖掘出来。这次,她谈了阅读四个层次。这四层次是:
1,激发阅读兴趣;2,培养阅读能力; 3,加强思考意识; 4,做到学以致用。
在这四个层次里,因为之前的亲子阅读很顺利,所以对第三个层次尤为关注,即加强思考意识。
童喜喜说,加强思考意识是对书籍的真正消化。
检验孩子阅读之后有没有思考的标准,是看孩子在日后生活中,有没有无意识间提到书本中的观点,有没有“我想起xx书里如何如何”、“就像xx书里那样”此类的话。如果孩子经常提及此类的话,就已经充分说明孩子正在把书中的精神世界融化在生活中。
如果大人要引导孩子思考,只需要自己说出:“这件事让我记起xx书里……”
长久之后,反刍式的思考形成了习惯,让孩子既爱书、又不惟书是从。书籍与生活借思考交汇,互为补充、互相滋养,长此以往,阅读才会真正与生命形成互动,达到第四层次。
以上观点都来自童喜喜。今天再写一篇《爱吃魔法药的哈哈阿姨》,我感觉,我或多或少地,按照了童喜喜说的反刍式的思考。
《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又一本数学绘本系列里的图画书。看着这个题目,哪个孩子会拒绝呢?打开这本书时我们正在陶艺馆里,做好陶泥,姑爷还没来接,我们先读起书来。这本数学绘本主题是图形组合。川很喜欢看这本,在陶艺馆看了一遍,回家当天晚上又要我连续讲了两遍,可见喜爱程度。
万事烦魔法师什么事情都不愿做,他发明了一种念了咒语就什么愿望都能实现的魔法药,可他懒得自己做,变出爱做饼干的哈哈阿姨,让她来做。川看到哈哈阿姨做魔法药时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书里哈哈阿姨正倒立着,用脚来搅拌放在火炉上的药汁。魔法药做好了,但魔法师想把哈哈阿姨留下来做饼干,哈哈阿姨不从,气愤地把刚做好的魔法药吃进肚子里。魔法师一怒之下把她关进了监狱。关在监狱里的哈哈阿姨孤独寂寞,对着小石头说,小石头,你变成小老鼠,和我聊聊天吧?话音刚落,小石头就真的变成小老鼠了。小老鼠还提醒哈哈阿姨,你吃了魔法药,什么东西都能变的。哈哈阿姨从口袋里拿出三角形饼干说变成锯子吧,帮我把铁栏杆割断。哈哈阿姨逃出监狱之后正准备逃出魔法师的房子大门时魔法师的猫发现了哈哈阿姨,哈哈阿姨赶紧又说砖头赶紧变成大狗。大狗把猫吓跑了,哈哈阿姨终于逃出来了,可万万没想到,魔法师的房子竟然是漂浮在空中,四周都是蓝天白云。看到这,川又忍不住笑了,说这就像《飞屋环游记》。接着哈哈阿姨又变成饼干鸟、帆船来一一战胜了困难,鸟和船都是由各种图形组合而成。魔法师发现哈哈阿姨逃跑,连忙去追。他变成大灰狼,哈哈阿姨就变成大狮子;魔法师变成喷火的龙,阿姨变成机器人;魔法师现原形,哈哈阿姨变成火箭,把魔法师送进太空。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川注重故事情节,很多细节没有被发现。读第二遍时发现了很多,尤其是魔法师变狼和龙时,川发现,魔法师的袖子变成了狼的四肢和龙鳍,帽子变成狼头和龙头。
念完我告诉川,西游记里有一段二郎神和孙悟空的打斗也是这样的。孙悟空变鱼,二郎神变鱼鹰;孙悟空变小鸟,二郎神变老鹰;孙悟空变蛇,二郎神变仙鹤,孙悟空变寺庙,二郎神最终发现了他。。。。其实,我也有很多不记得了,也不知道对不对,川还给我补充了不少。我还问他,记得《逃家小兔》吗?里面也有类似情节,只是逃家小兔这本书是以爱为主旋律,而前面两个变来变去的故事是以打架为主题的。川睁着大眼睛,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慢慢绽开笑容,明显他想起了《逃家小兔》,他一边回忆剧情,一边说兔子变成花,妈妈变成园丁,兔子变成鱼,妈妈变成捕鱼的人。。。。。。。
昨晚,川又点了这本书,他还发现了其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即天上竟然有两个魔法师的城堡。他同时认为,哈哈阿姨用来锯监狱门栏杆的锯子不好,应该再加上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饼干才更好锯。看来,川正在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