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阅读和写作之间有座桥:说。

(2010-04-06 09:20:55)
标签:

阅读

写作

桥梁

杂谈

分类: 享受阅读

一直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鼓励川说故事,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原因,也更加坚定乐我对川在这方面的引导。

 

读写之间有座桥 童喜喜

网址:http://community.goodbaby.com/viewthread.php?tid=577573&extra=page%3D1&page=3

 

中国的老祖宗对语文教育有个观点,是:早阅读,晚开笔。

如果在这里把“开笔”狭义理解为“自己动手写文章”,个人非常赞同这个理念。



所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都是用来形容写作的词语,其实也是形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厚,写作是薄,从营养丰厚的阅读土壤上,才能长出嫩嫩的写作小苗;阅读是水,写作是渠,只有阅读之水足够丰沛,自然就能冲刷出写作的沟渠。



现在的语文教育,往往在孩子还小、阅读量还远远不够之时,就要求孩子组词、写句子、写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进而损伤的就是对语文的兴趣,实不可取。



我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一座桥:说。

目前不少名师在教低年级段语文时,开始重视“说”。

而我要特别推荐、强烈推荐的,就是“说”!因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亲身体验:用“说”来连接读和写,不仅仅针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



我的童年在一个小镇上度过,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我妈就是传说中的“嫂娘”,她和我爸主动承担了抚养三个叔叔、一个姑姑的义务,日子十分拮据。

尽管我妈时常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那读书是指读课本,是指要我的叔叔姑姑们不放弃学业,根本不懂什么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因为经济也因为理念,我没有一本自己的课外书。当然,小镇的小学也没有图书馆。我的同学也没有课外书。直到小学高年级,我才得到邻居姐姐的信任,偷偷读到几本当时的“禁书”:金庸和琼瑶。



如此匮乏的环境,最终我却能走上写作这条路,回忆起来,我最感谢的,是我的小学老师,是一种贯穿了我的小学生活、叫做“口头作文大赛”的比赛。

我童年时,这种比赛在全班、全校、全区甚至全市时常举办。

所谓“口头作文大赛”,其实十分简单:老师准备好很多作文题目做成小纸条,学生前来抓阄,抓到作文题目后想10分钟,站到大家面前,口头说出一篇作文。



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不辛苦,还十分有趣。

不用写字,只需要轻松动动口,把所想的说出来,说得好还会得到表扬——说话和写字,哪个孩子不爱前者?

得益于这种训练,从开始我就不怕作文,而且觉得写作文很有趣——毕竟说得多、写得少。



但我现在回想起来,口头作文的效果可不简单:它培养的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我的亲身感受是:用书面语言思考、表达,与传统所说的“打腹稿”并不相同。前者要求更高。

打腹稿通常会期待落笔之后反复修改,思维上有惰性。真正用书面语言思考,其实就是用心、用嘴写作,因为必须“出口成章”。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因为常常参加这种比赛,导致还是小学生的我每次看到什么新奇的事物,总是会下意识地想:该怎么说它?现在我成为职业写作者,依然有这个习惯。

尤其是在前几年我开始职业写作、又没有接受任何宣传活动的时候,生活非常单纯、安静,我这种下意识的“说”,几乎有点疯魔:我还会自己嘴里嘀咕着,扮演好几个人对话……



2003年,我写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嘭嘭嘭》,就只吃馒头和苹果、最多从早晨10点写到凌晨2点,如此,闭门6天完稿。(绝非粗制滥造。读者认可和十余次获奖可为我证明。)

2009年,我在新教育又创造了个人奇迹:7天中,走过4座城市、开一天什么都没写的大会,写出对新教育的评论7万余字,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发表。(因杂志容量,篇幅删减至1万5。)

……

请原谅我自吹自擂、不厌其烦地细说这一点,实在因为我因此训练受益太大!



我甚至认为:在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口头作文”训练不仅适合小学生,同时适合所有希望加强作文训练的、所有年龄段的学生!



让孩子真正明白写作就是说话,让孩子对写作不再恐惧,综合演讲与写作的长处,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建一座桥,在尽可能减轻压力的状态下帮助孩子成长——这是多好、多简单便捷的一种方法啊!



口头作文训练,初中以上的孩子,如果自觉的话,可以自主进行。不妨用口头作文、录音、回放、思考、重新口头作文,这样进行自我检测。如此一来,作文训练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但对于小学及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有大人做“评委”。“评委”的点评能让孩子知道好与坏(点评注意:与其批评说得不好之处,不如大力表扬说得精彩之处)。

具体到不同年龄段,训练的做法也要有所侧重。



对还没上小学以及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训练的是说句子、一段话。这时的孩子不会写多少字、但口头词汇量已经掌握得比较多,这时的大人则要做三件事:

1,鼓励孩子开口,经常进行交流。

2,及时把孩子说得精彩的话记下来。孩子如果说得结巴、不流畅,就记下大意、简单顺一下,给孩子读一遍,问他“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对吗?”这样孩子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式。

3,隔一段时间把这些话重温给孩子听听,告诉孩子“你这句说得真棒啊”。只有这样“点评”,孩子才会渐渐明白:怎样是好的句子、好的段落。何况,这些好句子、好段落是由自己说出来,这种激励与激发,可想而知。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直接训练开口说作文。这时的孩子识字量、阅读量已经加强,这时的大人不妨从以下方面引导:

1,鼓励孩子把阅读中背诵过的精彩语句、片段,融入自己的口头作文中。

2,鼓励孩子说得长一点,说的字数不妨超过平日写作文要求的字数。3,要求孩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说,尽量去除那些嗯嗯啊啊、然后、后来等口头习惯用词。

4,把孩子的口头作文录音。一则对于说得十分精彩的作文,不妨大人帮助着笔录来,向报刊投稿(帮孩子做做,减轻孩子的负担,万一成功对孩子是很大的鼓舞),二则过一段时间,不妨再说个“同题口头作文”,两者比较一下,若孩子有进步,则要猛烈表扬^O^



——试试这种口头作文训练吧!!!

PS:这里都是父母,父母做这个最简单了,一定要试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