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笔录】不是早恋的早恋
(2010-07-16 11:08:35)
标签:
早恋情感青春期亲子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贾杰培训师 |
分类: 案例分析与思考 |
来访者:女,高一,因为早恋问题而与班主任发生多次冲突,近来班主任开始频频向家长施压,感到不被大人理解,焦虑并伴有一些抑郁的表现。
案例背景:她在上高中之后,因为其开朗的性格,较好的学习成绩,以及不错的外表,受到很多男生的喜爱和追求。但是她自己却不愿意接受任何一个男生谈恋爱的请求,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愿意早恋,那样太耽误时间。”不过,对于男生的其他邀请,比如一起去吃饭,逛街,看电影她一般不会拒绝,而且明目张胆在学校和男生手牵手散步;同时对于男生赠送的礼物,小到书包、笔记本,大到项链、手机,她也从不拒绝,全部收下。一开始对于她拿回家的礼物,父母从来不过问,但是自从班主任向父母表达过她早恋的事情之后,父母开始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开始限制她打电话和出去玩的自由,为此她感到自己很“冤枉”,自己明明没有早恋,这么多人都给自己盖上“早恋的帽子”,尤其是父母的不理解更是让她感到委屈。
问题背后:从她内心的感受来看,感到被冤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早恋的标准和父母、老师的标准不一样。在班主任眼里,只要是男生女生牵着手,一起逛街、看电影,就是早恋的表现,而在父母看来,既然老师都这么表达了,还有那么多放在家里的礼物作证,当然是铁证如山了。而在她自己内心的标准来看,一起逛街、吃饭或者看电影,仅仅是朋友关系,收礼物也是“他们愿意给,我就愿意收下呗”,根本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恋爱。也就是,大人的标准是“看图说话”,孩子关注的是内心感受,大人看到的是大人世界里恋爱的表现,孩子关注的是快乐原则。在两种标准的冲突下,最后就出现了关系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干预治疗:首先来帮助孩子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就是让她能够明确并不是大人的不理解和冤枉造成了她今天的痛苦,而是因为大家的标准不一致产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