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你心罚过孩子吗?

(2011-08-22 10:56:14)
标签:

少儿

青少年学生

自尊心

伤害

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

分类: 【十面埋伏】*教育*

老师,你心罚过孩子吗?

文/马艳新

 

人们对于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和表面性,认为没有躯体上的疾病,即是健康,而健康应该是指人的个体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同样人们对体罚的认识也仅理解为对躯体的伤害,一般学校领导只对所发现的对学生躯体的损害,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对个别老师对学生心理上的伤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会去处分哪一位实际是使用心罚教师。然而,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成长的蜕变中,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遭遇不被理解的冷嘲热讽时,孩子成长的内心会承受怎样的煎熬?

 

其实,心罚在某种意义上说远远超过对学生躯体上的伤害。人们常说:外伤是能医治的,而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足以证明。如有某个学生与同桌同学发生争执,为出气,就把同桌同学的课本撕坏了,事后课本被撕的那位学生向老师告状,老师听后十分气愤,于是,信口开河地训斥撕书的学生:“你这样做是道德败坏,是流氓行为”,“你是疯子啊”等等一些偏激的话。撕书的学生听了老师的训斥,不但不知自己错在哪儿,反而还感到很委屈,觉得老师偏听偏信,而且对自己已完全失去信任,最后就破罐破摔,偷偷地把其他同学的书也撕了。学校政教处调查此事经过时,撕书的学生说:“老师说我流氓,我就流氓吧!”由此可见,这位老师处理问题的轻率,严重伤害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使这位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失去了进步的信心,反而把这位学生推到了班集体的对立面去了。相反地,有经验的老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从不高声训斥,而是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端正思想态度,进而改正错误。

 

总之,学生们有很强的自尊心,若轻易地伤害了他们,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学生可以怕你,但并不尊敬你、信任你,当着面一套,背着面又一套,那就是我们教育上的失败,教育工作的悲哀了。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心罚常常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痛苦伤痕,使他丧失前进的勇气和热情,甚至会形成可怕的变态心理,而葬送掉一些未来的人才,严格来说,这是一种潜在的犯罪行为!

 

一个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要利用班级所谓的民主舆论来给犯错的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比如一个孩子经常上课讲话,就告诉班上同学只要他讲话就不允许大家和他交往,要知道,孩子的交往自由与上课讲话是没有联系的,反而给大家的观点是讲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这样的孩子就要受到歧视。对于讲话的孩子来说,本身只是一个上课不能集中听讲的事情,却影响到孩子的日常交往生活,这种隐性的心罚是要不得的,遇到讲话孩子问题时,用治疗控制讲话的办法去引导孩子少讲话到不讲话,请上课教师多关注一些,帮助讲话的孩子慢慢转化过来,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不能错误的把大家的舆论压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时间越久问题就越大,或许会引起孩子高大的错误发生。也许受心罚的孩子会恨那些不和自己交往的同学,也许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破罐子破摔,而孩子的行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错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加以解决,而不是用不相干的惩罚手段,特别是这种伤害孩子同大家交往的心里需求的方式来解决,只能是错上加错,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讲话毛病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教育问题又产生出来,不是在错误中纠结吗?

 

大家知道,严重体罚会使人致残甚至于死亡。但是,也应该知道,心罚也绝对不仅仅是使人得精神营养不良症,严重的同样也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心灵遭到扭曲。受到心罚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感到集体对他的否定,于是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变得抑郁、厌世等等。有的老师教育孩子时表现出厌烦,说出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话语,比如说:“教了你半天,你还是不会,你简直是七窍已经通了六窍,就是一窍不通啊。”这样的教育语言听起来是“表扬”,可是用心回想一下,其实是在说孩子一窍不通,什么都不会,不要以为孩子当时没有反映出来,只是反映出来时需要孩子在心里转过弯来,等孩子弄明白老师的意思后,孩子会从天上被重重的摔到地上,教师的挖苦给孩子一下子判了死刑,本来孩子认为是有些进步了,七窍已经通了六窍,不是很大的进步吗?可是后面那句就是一窍不通啊,孩子被无情的评价为什么都不会。当教师要对学生施行心罚时,不妨想一想陶行知的告诫吧: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他们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感情,而是感情支配理智。为此,教师在开展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应该注意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相互的理解、信任,以利于学生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徐特立也曾告诫我们:对犯错误者给他们以好的环境包围起来,暗示他们以很好的前途,使他们用自信和自尊去克服他们的坏处,这是最好的训育典型。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爱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励等科学教育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上进的信心,切忌冷漠、讽刺、挖苦等,变心罚为心爱,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