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2024-12-30 19:56:37)
标签:

金庸

衢中中学

严州中学

浙江大学

衢州石梁

分类: 静思斋柜藏民国故纸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91)——抗战时期浙江省立衢州中学的师生签名册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7754401087

前几年我曾淘到一个宝贝。这是抗战时期浙江一位中学生的两本小册子:一册是浙江省立严州中学的笔记簿,署名“张志兴”,里面都是自己抄录的一些杂文,最后一页的落款时间是1947年,写于浙江大学;另一册是一个年份更早的签名册,扉页有原主的照片及自誌,署名则是“张再兴”。此二册为同源购得,但原主姓名却略有不同,我也是在许久之后仔细研究了才确认,它们应是同人之物。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今天的这篇漫谈,便是要来说说这本签名册。原主在册子外边糊了一层牛皮纸,从底下的缝隙扒开一看,才发现另有玄机:这个册子的来历还颇为不凡呢,是浙江省立衢州中学(以下简称衢中)配发的。该校始建于1902年,现为衢州一中,是一所极具历史底蕴的百年名校,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衢属五县的最高学府。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抗战爆发后,因县城迭遭日军轰炸,衢中的初中、简师、高中三部迁到了衢县西乡的石梁及上、下静岩村。簿子里有三十余人给原主留下了赠言,其中多有“衢中”、“石梁”等字样出现,张再兴衢中学子的身份已确凿无疑。通常来说,我平时更愿意收藏同学录,因为其史料价值更完整,但这种签名册,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凡里面有个名人,就成了“名人墨迹”,市场价值无疑也更高。

这册里面有名人吗?虽然许多人一笔龙飞凤舞,或者签名时略去姓氏,但检索了能辨识出来的几个名字,还真是发现一些著名人士:第一幅赠言是时任衢中校长陈博文所写,之后有一幅画作,作者是教导主任程本一,此公曾是大革命时期衢州最早的共产党员,为张再兴留下墨宝的师长还有衢中校歌的作曲者、音乐老师孙杏叔。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同学中则有周明绮(复旦大学历史系1950届毕业生,作家陈清泉的夫人)、徐启平(上海法学院教授徐恭典之子,解放后在中国银行任职)。其余识别的姓名有:严玲?、徐荫桢(浙江淳安)、曾季宏、王立人、魏庆贻、孙常鋆?、吴志毅、莲芬、唐鸣齐(或唐鸣斋)、廖增瑞、吴辉、余庆君(浙江开化)、程水莲(浙江衢县)、胡秀芬、杜瑞松、卫宏声?、丁铎华、陈官云、李德生、干昆、丁克胜、王传香、詹友芸、袁远等。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原主张再兴大小也算是位名人,他后来考入了浙江大学,曾任北京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北京市衢州同乡会副秘书长。那另外一本署名“张志兴”的严州中学笔记簿又是咋回事呢?他的小传中貌似还真有答案:原来他在衢中读高二时,因为反对军训教官被开除(小传中记载是在1944年),后来转入了内迁浙江江山的上海肇和中学继续就读,之后才考上的浙大。

青年有血性有思想,这种事在当时司空见惯,好在当时没有“联网”,但既然已经有了“案底”,去其他地方再去上学时,大多需要改名换姓一下,我想这就是张再兴变成了张志兴的原因所在。衢中那本签名册大部分页面写于1941年5月,应该是他初中毕业时的东西。而就在当年11月,衢中爆发了校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潮,事情是因同学们与训导主任杨筠青(党务人员)之间的冲突而起,事后,刘明德、江文焕(著名烈士)等八人被开除,至1942年春季开学时仍有余波。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我有些怀疑张再兴就是在1942年而非1944年离校的,而在前往肇和中学前,或还曾在严州中学短暂待过,我在严州这本册子里发现了肇中、浙大的落款,正好与前述事迹相符,也能相互佐证。关于张再兴的历史,我已查不到更多了。我最最最最感到惊喜,并把它们视为“宝贝”的原因,还是因为阅读上面那段校史时,忽然看到的一个名字——查良镛!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金庸是我最推崇的一位作家(没有之一,但很惭愧,我之前并没有特别关注过他的求学经历)。能算金庸母校,尤其是大陆这边如今还“健在”的,已是屈指可数,衢中便是其中一个。金庸虽只在衢中读了不到两年,但这却是他最快乐最难忘的一段时光,金庸也曾说过,他的许多创作灵感来源于衢州。我恍然大悟,比如《碧血剑》中的衢州石梁派,分明是就地取材于他的母校啊!

而张再兴的这本签名册,更是与金庸处于同一时空之物,这可太TM难得了,这才是“真”校友啊!我像打了鸡血一般,把册子里未能识别的签名重新过了两遍,可惜...奇迹冇发生,这里并没有金庸的墨宝,否则价值足以多加一个0了。仔细一想,其实这也再正常不过,张再兴是在石梁的初中生(应该是初三),而金庸当时应该是高二,在下静岩村的高中部。金庸未必与学弟张再兴有啥交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在他的签名册里,但两年来彼此打过照面应是大概率事件。

金庸母校!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同一时空的师生留痕|静思斋

金庸曾为母校提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足见衢中对他的影响至深。而我在青年时代(尤其是高中)“苦习”并痴迷于武侠小说,很多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又何尝不是深受金庸影响呢?如此说来,衢州石梁,那也是我今后定要去追寻的一处“精神堡垒”了。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12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