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16期20总队在南京同学的一张纪念合影|静思斋

标签: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16期20总队黄埔军校16期炮兵科黄埔军校炮兵学生总队炮兵学校代训黄埔生 |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72)——1947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6期20总队(炮兵科学生总队)毕业七周年合影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影印本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7350419322
1937年11月,陆军炮兵学校奉令撤离南京,历迁湖南零陵、广西鹿寨等地,最终落户贵州都匀,抗战时期累计培养炮兵干部近万人。不久前我曾写有《抗战时期陆军炮兵学校代训的黄埔生》(点击可查看)一文,详述了其中的“黄埔序列”。虽说陆军炮兵学校代训黄埔正期学生始于第十四期,但14、15这两期是“真”代训(即番号、学生都是人家原来的),而真正算是炮校自己招训的,则始于1939年初奉令附设的十六期炮兵科学生总队(虽然其名义上还是隶属于黄埔本校,后改叙为16期20总队番号)。
该总队同学主要由各地招考来的学生及炮校下级干部训练班第一期学生组成,1939年2月在广西鹿寨(当时应该属于榴江县)复试后入伍,随即开始长途行军迁往都匀,历时23天。在都匀时期,又从海军学校转来40余人,本总队计有1006人(此数字为我据名录整理得出,校史中记载毕业人数为1003人),于1940年9月1日毕业。
一直以来,由于所藏原始文献的匮乏,我对于该总队并无深入了解,只是曾通过冯宗恺、林士瀛的访谈,管中窥豹了一番。据林老所述,战时炮弹稀缺,每位学生有且仅有一次实弹演习的机会!不过炮兵总归是技术兵种,分发到哪都是香饽饽,这两位老先生都曾在一线野战部队中参加过著名战役,为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于16期20总队的文物,我唯有这张老照片。其有幸获得于十几年前,是我最初搞黄埔收藏时的“第一代”藏品。昨晚辗转反侧间,不知咋的忽然想到了它,于是今天找了出来,十几年来我一直没有将它断舍离,一是有最初的那份情感在,二是总归还存有破解其中人物身份的期待。
此照系1947年8月31日摄于南京中山东路327号的“之光”照相馆,其中共有43位本总队同学,多为上尉军衔,大概是当时在南京及附近的。不难看出,他们在毕业七周年之际,搞了一次聚会,并留下了这张颇有纪念意义的合影。为什么提前了一天呢?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这天是星期日,9月1日大家怕是要去“上班”了;二是冯宗恺曾写文说本来就是8月31日毕业的(但资料中写的均是9月1日举行毕业典礼)。经初步辨识,冯宗恺、林士瀛二位似乎都不在其中。
前段虽蒙公众号的读者朋友惠赠了该总队同学录资料,但我意识到,除非我具备《最强大脑》中的某种过目不忘的超凡能力,仍然没有可能借此比对出照片中具体某个人来。而我今日以最高清晰度扫描放大,一些同学佩戴的胸标、徽章距离看清字迹也就差了辣么一丢丢...既如此,我终是决定把它公开出来,由后人自去辨认,网络早已带给我无数奇缘,假以时日,我相信必有所获。
(面部细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