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2024-02-28 08:30:47)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鲁大学

齐鲁医院

齐鲁医院共合楼

聂会东

分类: 文保寻踪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45篇&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第154篇合篇: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4年2月15日

赶在节前去了趟广东,原打算春节期间就不再出去凑热闹了,不过在家大眼瞪小眼呆了几天,又感到重度无聊,遂临时决定去了趟济南。此行虽是以嗨吃为主,但还是抓住一个小空闲,去完成了一次预谋已久的旧影重现。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1:我收藏的济南老明信片

几年前我曾收藏有一张济南老明信片(已售)。此明信片为济南崇文印书馆发行,正面影像是一个教堂式建筑,下角注曰“济南共合医道学校医院”。经查考相关资料,这是《济南风景》中的一张(第一集,全套共10张),发行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这套明信片大概是面向日本人销售的,背面为日文“邮便”字样,正面的中文注释似乎也稍显蹩脚。另外,其所注释的校名,准确来说应作山东共合医道学堂,而且这也只是一个“历史名称”,明显有些没跟上时代。

该校的历史可以上溯至1883年,当年,基督教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医生聂会东博士夫妇来到山东登州(今蓬莱),他们开设了一家小型诊所,招收了5名学生传授医学知识。1890年,聂会东夫妇奉调济南,将教会诊所扩建为华美医院,并附设医校。十余年后,美国长老会与英国浸礼会决定整合基督教在山东全省的教育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医校(包括华美医校在内)合组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最终在1911年归并定址于济南南关。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2:一图看懂齐鲁大学的诞生
(来源: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院史馆)

当时的教育资源整合亦不仅仅局限于医科,于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齐鲁大学(前称山东新教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应运而生。共合医道学堂后来也就成了齐鲁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演变,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地方还是在当年的老地方。

当年我在查考这张明信片的相关资料时,已知这幢建筑名为“共合楼”,如今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办公一楼,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项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当时没写“故纸漫谈”,就等着啥时候一起“国保寻踪”再说了,这次正好赶上机会。下榻的酒店距此不远,想寻访这里也没什么“技术难度”,毕竟是个医院,全年36524大门敞开,不像某些地方或有壁垒阻滞。于是初六那天我起了个大早独自前往,话说大冷天上赶着跑去医院旅游的,估计也没谁了...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七批)

下车的那站名叫广智院街,这条街如今已经是医院的内部道路,乍听起来还以为是个佛教场所。走到门口才发现,广智院竟也是国保项下的一部分,如今作为齐鲁医院院史馆。或许是因为过年,楼门并未开放,不知平时是否可以随便参观。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4:广智院

广智院和佛教也毫无关系,其前身是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创办的“博古堂”,1904年在济南新建,改称广智院。这其实是一家博物馆(解放后也曾长期作为省博的一部分),当时以向普遍愚昧的大众普及科学常识为主。我觉得立意在开启民智的广智院与陈展历史文物为主的现代博物馆相比,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广智院的影响似乎更为深远,诚不负此二字也。

沿着广智院街往里走,未几,目标建筑物即进入视野。其实,路两侧的那些老建筑,诸如南关楼、求真楼、博施楼等(包括共合楼在内的这些名字,都是五十年代初重新命名的,为了叙述方便,本文皆使用它们)也均是国保一分子,一砖一瓦之间,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由于独自出来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匆匆拍了几张外景照片后,我还是决定先直奔主题。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5:齐鲁医院建筑分布图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6:早七点广智院街的车水马龙

比对老照片当年拍摄的位置,应该就在如今的广智院街上,电线杆左边的那个建筑为求真楼。医院总是最忙碌的地方,此时是大年初六刚过七点,车辆与行人已是络绎不绝,我一个人站在马路中间拍拍停停,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或许是由于路面抬升扩宽与周边环境的改变,我始终没能找到完全一致的视角(似乎除非要站在绿化带里才行),最后的“成果”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了。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7:旧影重现

百余年前济南的共合医道学堂与共合医院,在教会的全力资助与聂会东的励精图治之下蒸蒸日上,以其医术精湛、设施先进远近闻名,一时“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1914年共合楼的兴建,这幢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作为医院的养病楼投入使用,与新兴楼(医学大讲堂)、求真楼(门诊部)、和平楼(护士学校)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便后来齐鲁大学组建,医科/医学院也始终是该校最尖刀的学科,齐鲁得与协和、湘雅、华西齐名。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8:齐鲁医院的奠基人聂会东博士

这些老建筑如今大多仍在正常使用着。我来到共合楼正面,在它与新兴楼之间不算宽敞的“夹缝”中拍下这张照片,“1914”的金字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在它下面的正门上贴着一幅对联,横批赫然写着“齐鲁精神”!这些宝贵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大部分被如今的齐鲁医院所继承。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9:共合楼正门

此番得以原地旧影重现,总归已算不虚此行,只不过从“国保寻踪”的角度来看,充其量也就完成了一半。齐鲁大学这个国保项下包含的建筑实在太多了,真要是一个个详细说起来,恐怕可以写本书,而且还有一半是在医院对面的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里没看着呢!

犹记六年前造访济南之际,在洪家楼天主堂吃了闭门羹,但旁边的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却可自由参观,全家倘徉其中,好生惬意。却不知曾几何时,大学成了最难访问的地方,门禁森严,去年春节想造访中山大学而不果,十一领着闺女去天津参观南开大学,最后竟然还是找黄牛花了近五百块钱才实现!然后一大堆人在门外眼巴巴看着我们这些“氪金玩家”。这属实与我上过的大学与我认知中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了(无语...)。

国保寻踪(145):百年“共合”匆掠影,齐鲁精神有余音——济南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图10:新兴楼与聂会东的凝望

我事先在网上查了一下,并没有发现山大有开放校门(哪怕是可以预约)的说法,干脆就甭去自取其辱了,也就不好在此谈及齐鲁大学的更多历史。于是在医院里四处“考察”了一圈文物之后,我便从东双龙街那里离开院区到趵突泉南门那坐车返回了。最近身心状况不佳,诸事进展困难,这篇也就草草点到为止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