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徐州不光有黄埔军校的分支,还有中央训练团的分团|静思斋

(2023-12-24 08:33:45)
标签:

中央训练团徐州分团

滕杰

靖江陈尔昌

中训团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43)——1947年中央训练团徐州分团第一期靖江同学合影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597818229

上月我曾整理发布了一份中央训练团名录,文中便已提到过,抗战胜利后中训团在各地广设分支机构,以收容大批量的复员转业及编余军官。当时中训团一共设置了多少个分团,我一直以来也没找到明确的说法,这事连团长常公恐怕都搞不清楚,有一次他还专门打电报给广东省主席宋子文,问广州有没有分团来着。

通过之前收藏的故纸及所掌握的资料,已知抗战胜利后中训团设有东北、武汉、西安、重庆、新疆、庐山等分团。某日忽然见到一张老照片,上书“中央训练团徐州分团第一期靖江同学合影,民国卅六年十一月于徐州摄”,不由一阵惊喜,可以明确的分团又增加一个。于是血拼一番坚决将其拍回,只为留存一份影像资料。

民国时期,徐州不光有黄埔军校的分支,还有中央训练团的分团|静思斋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随着近代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两条大动脉交汇于此,战略地位可谓达到顶峰。无论北伐、抗战还是内战中,均围绕这里展开过激烈争夺,最后那一场大会战(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更是直接奠定了国共双方之后的运势。当时国军在徐州的最高指挥机构为徐州剿总,其前身乃是抗战时期的第三战区(第三战区——徐州绥靖公署——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部——徐州剿总),在内战尚未全面爆发前即已迁驻徐州,足见早有深谋远虑。

徐州绥署最初的主要人事大多承袭自第三战区,抗战胜利后空降第三战区任政治部主任的滕杰中将(黄埔四期,江苏阜宁人,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随即“改任”绥署政治部主任,于1945年12月莅徐任事。中央训练团徐州分团就是滕杰于1947年一手创办的党政训练机构,滕杰兼任分团教育长主其事。

民国时期,徐州不光有黄埔军校的分支,还有中央训练团的分团|静思斋
滕杰

据抗战胜利后颁订的《中央训练团分团组织规程》第三条所载,分团以训练复员转业军官佐为主。但徐州分团的情况,或有一些不同。据滕杰本人回忆,徐州分团调训的学员,为苏、鲁、豫、皖四省的地方基层干部。而在国史馆档案中,对于徐州分团第一期学员有着更详细的记载,(总团)教育长黄杰给常公的一份呈文中称,该期学员来源为苏北、鲁南各县民事科长及区乡镇保长。这些资料同时印证了徐州分团的主要训练对象并非复员转业军人,也不是为了培养军事干部。中央训练团徐州分团与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军官训练班(我之前已写过,详见:徐州也曾有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军官训练班初探,点击篇名可查看)共同组成了徐州一文一武两大训练机构。

民国时期,徐州不光有黄埔军校的分支,还有中央训练团的分团|静思斋
国史馆档案

黄杰呈文中还提到了徐州第一期计划的开学日期,为1947年11月1日。但有意思的是,该期同学录在10月14日就已提前准备编印了,黄杰呈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找常公要“题词”。常公大笔一挥,题写“同励忠诚”四字下发,时维1947年11月29日。这本同学录最后也不知有没有编成,反正我是从来没见过。另据滕杰的下属张丕声回忆,中训团徐州分团一共办了四期。

徐州分团的名号如今已是鲜为人知,档案中能查到的记载也是相当有限。我在继续探索其史料时,突然又有了一个极感惊喜的发现。在《靖江文史资料》中,我找到了一篇名为《我逃亡台湾、窜犯大陆的经过》的文章,作者陈尔昌,文中提到了在徐州分团的受训经历,这也是我目前所知唯一一位身份明确的徐州分团学员。最关键的是,他是靖江人,从时间上看正好是第一期!也就是说,陈尔昌应该就在这张老照片中!
 民国时期,徐州不光有黄埔军校的分支,还有中央训练团的分团|静思斋
哪位是陈尔昌?

陈尔昌时任靖江县安澜镇镇长,据他的回忆,徐州分团的教育周期相当短暂,只有一个月时间,于1947年12月初毕业。不过在分团所受的教育,却在他身上产生了“反作用”,由于得以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情况,陈尔昌对解放军力量的雄厚与局势的严重性相当恐慌,由此心灰意冷,毕业回去后第一件事竟是辞职。靖江、上海等地相继解放后,陈尔昌出于对新政权的恐惧心理,自舟山逃台,阴差阳错进入国军,1960年以少校军衔退伍。

此后三年,陈尔昌的生活过得一比吊糟,光棍一条,沦落到街头捡破烂,几名退伍老兵一起搭伙在一间破房子里潦倒度日,毫无盼头。就在这时,经人忽悠说哪哪正在招兵,有高额奖金,于是陈尔昌等一干街面上乌眉皂眼的“老兵”稀里糊涂地重返部队,加入到一个“两栖突击大队”,经过数月训练,被派往大陆“骚扰”。在江苏沿海,国军的船(伪装为日本商船)轻松被看穿,在解放军军舰的威慑下,几乎一枪未放就送了人头,陈尔昌等人集体被俘。

陈尔昌无疑很幸运,若是早个十年这么干,那八成就要被镇压了。而此番一年后即获释,还得与阔别多年的妻女团聚,再后来还当上了县政协委员,在当地文史资料中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回忆,我因此得以了解到了徐州分团的历史点滴。我当然也很有兴趣了解他的完整经历,于是找来了全篇,三十多页一口气看完,唯有感慨: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如此文日后有幸能被陈尔昌后人所见,还望能予指出,究竟哪位是陈老先生本尊,让我也能“认识”一下。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12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