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2023-12-12 20:06:26)
标签:

青岛市体育场

天泰体育场

青岛第一体育场

沈鸿烈

民国体育场老照片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40)——民国时期青岛市体育场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565401524/

这应该是民国时期在某体育场里举行一场运动会的场景。之前我决定淘回这张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老照片,乃是觉得当时国内有这般洋气建筑的体育场,应该是屈指可数且位于发达城市,循此线索去查,或能得到答案。假如能知道是哪,那这张照片的价值也就发掘出来了。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而这显然不是南京的中央体育场,我最初以为会是在上海,但比对发现,建筑并不吻合。而且我在放大照片浏览时发现,照片最左侧隐见山形,这应该就与上海无缘了。这座体育场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看台后面为“城墙垛口”样式,我开始在网上耐心翻查民国时期体育馆的照片,忽然看到了下面这张。诶?答案好像突然蹦出来了。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民国老明信片中的青岛体育场
(图片来源网络)

只见这张加彩明信片左上角赫然写着:“青岛体育场正面”。毫无疑问,就是这里了,区别只在于我所藏老照片是从里向外拍摄的。既然已知道是哪儿,剩下的事也就非常简单了。

1922年,北洋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收回青岛主权。1929年,国民政府鉴于青岛在政治、经济上的战略地位,设青岛特别市(归行政院直辖,独立于山东,后据1930年《市组织法》,特别市改称为院辖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海军副总司令沈鸿烈撤驻青岛。沈鸿烈其人长袖善舞,原就是以“湖北佬”的身份在东北军中混得如鱼得水,成为实际上东北海军的一把手,此番顺势投效中央,不但被任命为青岛市长,还获得了国民党中执委身份。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沈鸿烈海军中将礼服照

沈鸿烈虽是军人出身,但颇具政治手腕,其主政青岛六年,在市政建设上卓有建树,青岛市体育场(又称汇泉体育场)便是他的一个大手笔。彼时青岛尚无公共体育场,沈鸿烈借申办第17届华北运动会的契机,于1933年初拨款20万元,在中山公园南边地块(文登路以南荣成路以西)大兴土木。工期计五个月,于1933年6月底建成,随即作为第17届华北运动会的主会场投入使用。关于建筑细节,详载于当年的《青岛市市政府行政纪要》(第五编工务),账目甚至可以精确到分厘,按其所载,实际花费为19万2千余元。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初建时的青岛市体育馆
(图片引自1935年《青岛画报》)

青岛市体育场枕山(即老照片背景隐约可见的太平山)抱海,选址奇佳。而在设计上,则是仿照的1932年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主会场。那也是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由于时间仓促,参赛选手只有刘长春(东北大学毕业生)一人,陪同一起去美国的还有他的教练宋君复(东北大学体育教授)。宋君复是一位有心人,参赛之余,也对赛场设施进行了考察记录,他回国后即担任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体育系主任,这些资料正好成为了修建青岛市体育场的蓝本。这是我国第一座“奥运样式”的体育馆,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设施,是三十年代我国最顶级的体育场馆之一。场内可以容纳观众1.6万余人,亦号称华北最大。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主会场
(图片来源网络)

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后期,这里还曾留下了一段血泪史。1944年底,体育场被日伪青岛市府“借”给了华北劳工协会青岛办事处,改作青岛第二劳工训练所,成为残酷迫害我国劳工的集中营,在此至少发生过两次暴动反抗,多有遇难者。抗日老英雄耿谆(原国军第十五军上尉连长,洛阳保卫战中被俘),就是从这里被转运到日本本土做苦力的。

青岛市体育馆留下的影像并不算少,而我所藏这张,视角颇为独特,看台上并有大量观众,显示出应该是一场比赛正在进行着。将老照片以1200dpi高清扫描放大后,更多肉眼难辨的细节得以浮现出来。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比如:体育场下方的砖结构颇显老旧破败(还能隐约辨识出文字“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以及正门右侧牌子上所写的新生活运动十二字口号),建筑外墙上还长满了爬山虎,已不似初建时的光鲜亮丽。而建筑上方旗杆飘扬的四面国旗,为中、美、苏、法,种种迹象表明,此照应是摄于抗战胜利之后,这场运动会可能还有涉外因素,有其历史意义在里面。具体情况由于我没有原始档案,目前无法考证出来。

民国时期的青岛市体育场:九十年前沈鸿烈建设青岛的代表作,曾为华北最顶级场馆|静思斋

新中国成立后,该体育场先后改名为青岛市人民体育场、第一体育场。2000年由于被认定为危楼,整体推倒后仿照旧时风貌重建,更名为天泰体育场,曾多次举办大型运动会,现为中乙球队青岛红狮队的主场。如非这次重建,我想它应有挺大的可能跻身国保,这虽然有些遗憾,但其本身的“生命”得以延续下去,继续发挥公共体育建筑的价值(其实我一直也不太赞同为了保护而保护所造成的荒废闲置),当也是更有意义的。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12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