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再建奇功!错误搜索却得出正确答案——竟是河南登封中岳庙的镇寺之宝

标签:
中岳嵩山中岳庙镇库将军镇库铁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31)——登封中岳庙镇库将军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199359676/
年初买回的三张民国古建老照片,已作小文两篇,在出游前尚有下面张未能破解。其实这才是我原本最期待的一张,因为除却建筑之外,照片中还有两尊外貌奇特昂首凸肚的神像,让我倍觉新鲜。有一伙人在它下面合影,其中有两人身着国军军服,但看位置和神情无疑是马仔,还有俩穿大衣戴礼帽的,标准的电视剧里的特务形象。我估计他们都是中间那位“皮草哥”的随从,以这位的气场,搞不好是专员、县长之类,但究竟是谁几乎没有可能破解,亦不在我的关注范畴。
“皮草哥”到底是在哪游山玩水呢?出游回来后我找到了关窍一举破题,事后复盘,我意识到有这两尊神像在,对于一些达人来说应该便已能够认出是哪里了,以我自己的尿性,如若去过这里也必然能记得并留下影像记录。可惜此时的我尚不够“多闻”,所以背景建筑匾额上隐约的仨字,就成为最初破解此照的唯一方向。高清扫描出来发现,字迹并不能辨识,倒也不全是因为清晰度不够,而是这仨字与周边几乎没有色差。前日我去图文社印书,忽然灵机一动,把这张图片带上,请专业人士帮忙PS了一下,经反复调整对比度等选项,终于得到了下面这种效果:
至此,右边的“古神”二字已基本可以确认,第三字第一眼我认为是“亭”,这让我一时有些高潮。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孙策、太史慈二人的神亭酣战断不会陌生,我几乎是一秒就想到了这个著名地标。这个神亭也确曾真实存在,《元和郡县图志》载“古神亭在延陵县西北二十五里”,据考位于今常州市金坛区神亭村。不过再查了一圈发现,当地似乎已久无古神亭遗迹,另外这挺着大肚腩的塑像,看着和孙策、太史慈二人咋也搭不上啥关系。
山穷水尽之际,不曾想百度再建奇功!我也只是随手一试,将“金坛古神亭”的检索切换到图片一类,结果一共也没几张图,但那第三张顿时让我大喊卧槽,这分明就是老照片中的古建和神像啊!狂喜之下点开链接查看,答案也随即得出——第三个字,乃是“库”字,这是嵩山中岳庙崇圣门旁边的古神库。毫无疑问,此照仍是国保旧影!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五岳我曾登临其三,唯欠中、西二岳,对中岳庙自也缺乏了解。查了一下发现,这外貌奇特的神像竟大有来头,还号称中岳庙的镇寺之宝呢!神像共四尊(老照片中只能看到两尊,我想恐怕只有航拍才能拍全了),人称镇库将军,为宋代铁铸,其中一尊背后有铭文曰“忠武军匠人董襜记治平元年六月廿八日”。“治平”为北宋英宗年号,治平元年即1064年,也就是说这四位镇库将军如今已近千岁高龄了!
铁最易锈蚀,以前我也见过我省著名的沧州铁狮子(铸造早于镇库将军百余年),虽幸存于世但状况也不甚好。看着老照片中的镇库将军,周身甚至还有些油光锃亮的感觉,让我大为感叹宋代冶铁技术之了得,不知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而除了雨水侵蚀,它们还曾历经火劫,明崇祯年间的一场大火,中岳庙几乎尽毁(中岳庙历史相当悠久,可以上溯到秦汉,但因为这次火灾毁灭,列入第五批国保时,年代仅定为清),镇库将军仍得幸存。水火不侵,年代到位的四位镇库将军,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铁人,说它们是镇寺之宝,确也是当之无愧。
至于古神库,建筑年份则晚了许多,为清代改建的四角砖亭。据说宋代大修中岳庙时,将原有破损的旧神像集中埋藏于地下,其上建屋,并铸镇库将军分守四角,以表敬意,此即为古神库之由来。后来,这里似乎成为放置祭器的地方,但古神库的名字和镇库将军则一直保留了下来。
从理论上说,我可以在六个小时之内轻松抵达中岳庙。但此际我已无心再给自己种草,因为这些年种的草竟TM无一根实现!不由感慨,想去的地方太多,而能出去的机会太少,此诚我当前之主要矛盾也!怪病之中,身心萎靡,唏嘘一番,草作小文一篇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