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2023-06-27 09:09:23)
标签:

空军抗战

空军射击士

航空委员会空中射训班

空中射手训练班

敖源清

分类: 史料整理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24)——1937年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第一期同学录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030550521/

说起一年来最重要的收获,那就是这一册《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第一期同学录》了。此书在收藏网上出现之际即引起注目,最初我预设万元成本竞拍,结果到了拍卖时,价格很快远超红线。我对此书持志在必得之心态,只能咬牙硬上弓,并已放弃了成本考量和心理上限,好友孙兄当时目睹了这场恶战,其间亦曾劝我放手,我引用了胡琏将军的一句名言回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这话说得看似云淡风轻,但面对着节节攀升的数字,心中其实还是鸭梨山大,所幸最终顶住了竞争对手的猛烈冲击,强势将其纳入囊中。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1:我收藏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同学录

我对于抗战时期的空军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崇敬,早年还曾有为其著书立说的愿望,虽遗憾于不能实践此愿的现实,但这份情怀始终都在。当我最初看到这本书的照片之时,便已知道这是一份并不属于中央航校系统、且我闻所未闻的抗战空军史料,有志于使它重见天日,这才立下了志在必得之决心。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2:射训班班主任敖源清空军中校

航空委员会(抗战时期的空军最高指挥机构)下设的空中射手训练班,史籍中失于记载,在文献档案平台检索也几无所获。有一种说法是,该班由广东空军耆宿黄光锐将军创办,此说目前没找到旁证,但从官佐的人事构成来看,确有很大可能。该班班主任由广东航校出身的敖源清(即敖伦,广东开平人,当年黄光锐率广东空军归附中央时,敖是其中一位中队长)担任,其所作开篇序言的第一句话即为:“本班开始训练之日,即倭寇侵我平沪之时”。据此以及同学录中唯一一次出现的时间地点落款判断,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以下简称射训班)创设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班址在湖北宜昌(至少是第一期毕业时在这里),第一期大约在1937年12月左右毕业。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3:陈又超的题词落款是唯一有关时间地点的记载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4:航委会射训班校门
(不知是宜昌的哪个老建筑?)

射训班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训练班,它的设立是为了“适应战时需要,养成空军射击人员,俾协同飞行人员易于达成空战任务”。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射训班培养的不是飞行员,而是射击士,从本班毕业的同学均不是飞行员(至少这时不是,除非后来还有航校教育经历)!这其中有一些同学在抗战中殉国,有些小传(比如樊孟云烈士)的作者不解其详胡写一通,实为谬之千里。

那射击士具体是干什么的呢?近些年来,以“八一四大捷”为代表的光辉战绩已然脍炙人口,而对于空军战史的书写,也多侧重于空战之主线——即“打飞机”。实现这些战绩的,绝大部分是战斗机(驱逐机),以高志航等空军四大天王为首的一众空战英豪们,全都是战斗机飞行员,他们所驾驶的霍克2、3,一人一机,一往无前,自然不需要、也没地方配备射击士。

但空军还有轰炸、侦查、运输等机种,它们的空中战斗力相对薄弱(或基本没有)。以轰炸机为例,它们的航速不及战斗机,在辗转腾挪空中格斗上大为逊色,一旦从后面被“咬”住,基本就成了活靶,所以便有了防御用途的后座机枪,好歹能还个手。而操作后座机枪负责后面防御的,就是射击士。在美国电影《决战中途岛》中,那位令人印象深刻、最后被鬼子沉入海底的“小胡子”布鲁诺·盖多便是这个角色。倒是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射击士基本没啥出镜的机会,原因正如上段所说,画面都用来展现战斗机的骁勇了。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5:电影《决战中途岛》中的射击士布鲁诺·盖多

很多朋友或许并不太清楚,其实“八一四大捷”的3:0,是我国以战斗机“吊打”没有护航的鬼子轰炸机所取得的战果。在战争爆发之初,鬼子或许是有些“轻敌”心理,也或者是对己方飞机的性能有恃无恐才如此张狂(日军被击落的96式陆攻机,有较强自卫火力,航速上其实也不虚霍克),待后来鬼子的战斗机大量投入战场后,我空军战损随即激增,以至在美援以前逐渐丧失战力。

在战斗机浴血奋战的同时,我空军轰炸机(第一、二、八大队)也积极出击日本军舰及地面军事目标,由于分工不同,很难有直接击落敌机的高光时刻,这些飞行员身上的英雄光环就显得弱了许多,有时恐怕只有牺牲了才会为人所知。当时一、二大队配备的主力机型为诺斯罗普2EC(轻轰炸机),著名抗战英烈沈崇诲,在飞机受伤无法返航的情况下,毅然驾机撞向日本军舰英勇牺牲。同机一同殉国的还有后座的陈锡纯,其实陈锡纯也是正牌飞行员,当时据说身兼副驾驶、领航员、轰炸员...他是否同时负责后座机枪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但我估计应该是这样。

同时期阵亡的轰炸机机组成员中,似乎未见有关于射击士的记载,或许当时并没有专门配置。空军的家底薄弱,最开始大家一直认为飞机比人重要,经常有舍命护机之举,是陈纳德不断灌输飞行员的生命远比飞机更重要的理念,后来才慢慢有些扭转。这可能也是射训班诞生的一个原因——毕竟飞行员太宝贵了,培养一个飞行员需要两三年,毁一机便阵亡两员,对国家实乃莫大损失。而培养一个射击士呢?两三个月就可以。据曹觉迟《消灭日军木更津航空队侧记》一文记载,航委会从空军军士连中挑选学兵以培养射击士,大约是在1937年9月间。

沪战之中,除了一、二、八大队之外,甚至原本负责侦查的第六大队也参与了对日轰炸,只不过关于他们的战绩、战损,包括之后的去向,更是被人忽视。该队配备的是道格拉斯O2MC(俗称“大达机”,多用于教练),最高航速只有200公里/时出头(霍克和诺机都是300+),在应付日机时性能上极为吃力,所凭借者也就是一腔血勇了。第六大队第三中队(队长孙省三)队员刘国柱在回忆文章《淞沪空战》中提到,该中队参加淞沪抗战仅两个星期,人机便已损失过半,且无从补充,只得全队调离南京,后撤至宜昌。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6:射训班用于训练的“大达机”

退驻宜昌的空军第三中队,成为了射训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则是班主任敖源清原先担任队长的第二十中队、陈又超的第十二中队)。毕竟训练空中射手,那是在飞机上打飞机的,总在地面上练感觉完全不对,这就需要飞行教官们把学生一个个带飞到空中操练。但以战时油、弹之紧缺,每个人能升空的机会也绝不会有很多次,显然它只是一个速成式教育,能不能成也还是一个问题,因为空中有什么活动目标(鸟?)能真给你打呢?

另外大家也不难感受出,射击士绝对是一个高危职业,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飞行员手中,自身对飞机不具备操控性,故遇到危险时基本没有自救能力。沪战时第三队303号机飞行员桂运光烈士在空中当场中弹牺牲,负责后座机枪的副驾驶黄文模(后亦因伤重牺牲)立即接替驾驶成功迫降,黄文模是正牌的航校毕业生方能如此,若换成普通射击士,基本上必死无疑,最后的那种恐惧感实难想象。

1937年11月9日,柳平亮教官驾驶309号达机带学生张春福升空训练,因飞机突发故障迫降于长江中,二人一同遇难,此事在同学录中有载。1937年12月4日,张伟伦教官在训练中因大雾撞山殉职,一同殉学者不知何人,此事在同学录中则无载。以此判断这本同学录的编纂时点,应是在这两个日期之间(张春福没留下合影照片,说明照相也是在他失事之后),而且该班办了或许不只一期。在如此仓促之间,能留下这一本材质颇为精良、官生均留有照片的同学录,诚属不易。但同时文字上也难以校对严谨,错漏颇多,我在整理时已尽力修正。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
图7:射训班某组同学合影照片

今以此书管窥这个鲜为人知的航委会射训班,并谨将第一期官生完整名单附后(其中标红者,是我已知的抗战时期殉国的空军英烈,但个人所知有限,必不完整,之后也难以修改颜色了,诚请见谅),希望抗战时期我忠勇空军将士的这段历史,被更多人所了解。

(注:除文中已注明的篇目外,本文主要参考书籍有《空军忠烈录第一辑》上册、《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中国空军飞机》)


本人唯一联系方式(电子邮箱):yuhui523@vip.qq.com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6月26日


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第一期官佐、同学名录


特别说明:

1、以下内容由静思斋——于岳整理,敬请遵守网络文明及个人劳动成果,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全文抄袭、转载。如需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情况严重的,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2、此名录所载官生除中失事殉学的张春福外均有照片收录,其中部分官佐及全部同学为合影照片(正文中已展示)。单人照片600dpi高清扫描图,官长(全页大照)及上述合影照片一律按50/元张收取,教官职员小照片按30/元张收取,仅面向后人提供。
长官
(级职/姓名/籍贯/出身,下同)
中校主任  敖源清  广东开平  广东航空学校三期
顾问  华臣(Rolfe M. Watson)  美国  美国军械学校
上尉队长兼学科教官  陈又超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青田  中央航空学校一期
上尉队长兼学科教官  孙省三  江苏上海  日本御国航空学校
少尉教育副官  彭恒性  广东顺德  广东航空学校五期
少尉教育副官  袁承业  广东东莞  航委会侦察班一期
中尉编译官  林史光  江苏上海  纽约大学
陆军少校学生总队长  叶剑光  广东梅县  黄埔军校四期步科
陆军少校队长  何无敌  广东  黄埔军校五期政治科
陆军少校队长  李智德  四川  黄埔军校六期步科
陆军上尉队长  王宗正  安徽  黄埔军校八期步科
陆军上尉队长  高诉之  山东  黄埔军校八期步科  注:照片页记载为高訢之

教官
中尉副队长兼总教官  段生奎  江苏金坛  日本东亚飞行专门学校六期
中尉副队长兼学科教官  张君正  广东中山  广东航空学校一期
中尉总教官  吴乐群  江西南昌  日本御国飞行学校
中尉总教官  何冠雄  广东南海  广东航空学校四期
中尉总教官  何百清  广东文昌  广东航空学校四期
中尉教官  黄概  湖南长沙  湖南航空处航空训练班
少尉教官  萧佶  浙江绍兴  日本御国飞行学校  注:照片页记载为萧结
少尉教官  韩平元  广东文昌  广东航空学校六期
少尉教官  蔡飞凌  广东宝安  美国纽约罗斯福航空学校
少尉教官  何鸿章  四川奉节  中央航空学校五期甲班
少尉教官  张伟伦  广西  中央航空学校
少尉教官  陈德泩  辽宁海城  中央航空学校五期甲班
少尉教官  牟言诰  山东栖霞  中央航空学校五期甲班
少尉教官  张驭万  湖北巴东  中央航空学校五期甲班
少尉教官  黄朝威  广东台山  广东航空学校五期
少尉教官  许照明  广东开平  广东航空学校五期
少尉教官  杜庆纲  广东德庆  广东航空学校六期
少尉教官  孔照麟  广东南海  广东航空学校六期
少尉教官  黄广勋  广东台山  广东航空学校六期
少尉教官  罗英哲  广东番禺  广东航空学校六期
少尉教官  韦永发  广东顺德  加拿大卑诗省航会
少尉教官  朱松金  广东台山  广东航空学校七期甲班
少尉教官  林冠群  广东文昌  广东航空学校七期甲班
少尉教官  盘贻普  广东台山  广东航空学校七期甲班
少尉教官  周伯源  广东宝安  广东航空学校七期甲班
少尉教官  苏本诚  湖南湘潭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甲班
少尉教官  唐筱亭  山东高唐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甲班
少尉教官  柳平亮  湖南湘乡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注:训练失事殉职
准尉教官  曹子炎  湖北黄陂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刘国柱  四川苍溪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邹焕章  江西余干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于亚杰  河北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游济华  福建永安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孔庆镛  山东定陶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周诚勋  湖南湘乡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田宝善  山东平原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乙班
准尉教官  喻晨光  安徽无为  航委会侦察班一期
少尉照相教官  杨伯  湖南宁乡  航委会侦察班一期

少尉照相教官  张天祥  河南汝南  航委会侦察班一期
少尉照相教官  林峻德  河南鲁山  航委会侦察班一期  注:照片页记载为林竣德
机枪教官  刘雍钦  湖南  航委会侦察班一期
机枪教官  敖耀  广东广州  民村学校
机枪教官  刘绍湘  湖南浏阳  中央航空学校六期机械班
机枪教官  林汉松  广东平远  广东空军教导队一期
机枪教官  王恒盈  河北北平  航空机械学校  注:盈有金字旁无法打出
机枪教官  刘崇恺  湖南长沙  湖南航空处
机枪教官  刘春明  山东德县  山东航空处机械科
机枪教官  王凤西  山东牟平  山东荣兴机器厂机械科
机枪教官  方官华  安徽桐城  上海义顺机器厂钳工部
机枪教官  梁南  通讯录无载

职员
上尉军医  李师沅  山东临朐  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
中尉军医  刘保华  湖南宁乡  上海东南医学院
准尉司药  潘世昌  浙江绍兴  浙江杭州市立病院
准尉特务员  张鹏  山东济宁  山东省立第七中学
准尉特务员  敖春湖  广东开平  广东航空学校四期
准尉军需  秦国栋  河北正定  军需学校学生班七期
准尉书记  敖章  广东开平  南海县立中学
准尉洗相员  崔国凯
准尉洗相员  李毓琪  河北房山  东北航空照相班
准尉司书  马又春  浙江临海  省立浙江工业学校

毕业同学

第一组:高云清(安徽泗县)  刘振邦(河南武陟)  王伕(湖南零陵)  朱学思(湖南澧县)霍正晖(广东顺德)  汤竹林(湖南醴陵)  吴馨(浙江天台)  何锐(湖南邵阳)任鸿吉(河北赵县)  杨振春(河北安国)

第二组:程树勋(安徽宣城)  张福禄(江苏镇江)  吴梅生(浙江桐庐)  陈起相(江苏萧县)张长胜(河南兰封)  李开田(河南兰封)  韩吉符(山东清平)  席礼健(安徽合肥)刘义臣(河北霸县)  项志英(浙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青田)注:通讯录张福禄记载为张鸿陆、陈起相记载为陈其祥

第三组:何士庵(江苏松江)  张福朝(安徽灵璧)  姜鸿章(河南内黄)  王子茂(河南禹县)李玉初(河南汲县)  徐贵德(安徽寿县)  王建胜(山东长清)  张书庭(河南民权)陈炳荣(湖南衡山)  丁怀信(安徽宿县)

第四组:王炳琳(河南郑县)  刘健勋(河南许昌)  胡人杰(河南信阳)  萧新周(湖南醴陵)秦俊生(河北深泽)  陈惠芳(湖南益阳)  米更生(江苏镇江)  赵凤岐(江苏徐州)董继光(江苏徐州)  廖广卢(安徽寿县)注:通讯录萧新周记载为萧星周

第五组:姜龙浩(浙江江山)  陈润田(河南荥阳)  徐国纲(浙江乐清)  郭殿龙(安徽阜阳)洪彦湜(浙江瑞安)  董绍忠(河南西平)  樊孟云(浙江永嘉)  陈旭(广东文昌)姚大奎(江苏江浦)  张堂基(山东益都)注:通讯录姜龙浩记载为姜龙豪

第六组:张尊达(河北阜平)  赵国斌(湖北沔阳)  戴清平(四川犍为)  许大钧(江苏沛县)陈新忠(江苏铜山)  王兆丰(安徽灵璧)  金汉堂(浙江诸暨)  水生民(河南宜阳)徐国梁(浙江诸暨)  姜学钧(湖南零陵)

第七组:孙林(湖南慈利)  高传贤(山东惠民)  吴盛道(安徽合肥)  苏民强(湖南澧县)张守成(山东惠民)  封应华(湖南衡阳)  江启人(江西鄱阳)  王岐(河北唐县)柴好贤(河南内黄)  刘恒绍(河北枣强)

第八组:吴书正(江苏铜山)  王学廷(河北宝坻)  杜庆鹏(江苏徐州)  田喜龙(山东菏泽)潘瑞忠(湖南安乡)  邵玉庆(浙江浦江)  何雄(浙江诸暨)  萧南(湖南岳阳)易紫富(湖南长沙)  靳宗铎(安徽合肥)

第九组:陶建华(安徽宿县)  李剑桥(河北无极)  刘福昌(山东济南)  职毅民(河南获嘉)萧德昆(河南罗山)  陈德奎(江苏常州)  谢正礼(安徽宿县)  周毓山(湖南安化)王长富(河南辉县)  金坤根(浙江慈溪)注:通讯录职毅民记载为职一民、萧德昆记载为萧得昆

第十组:刘文捷(河北天津)  赵同兴(河南鹿邑)  谷丰年(河南鄢陵) 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超(河北新乐)边湘林(山东桓台)  崔芳运(河南洛阳)  张国强(河南陈留)  张德刚(河北蠡县)徐豪(浙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青田)  赵学云(山东黄县)注:通讯录徐豪记载为徐守程

第十一组:李凤仪(河北偃师)  李逸民(湖南安化)  李德昆(河北安平)  陈福生(江苏溧阳)王振乾(河北饶阳)  王德民(江苏铜山)  魏精忠(河南光山)  李寿成(湖北公安)陈弹日(湖南慈利)  张增淇(河北大兴)

第十二组:虞卫民(浙江东阳)  杨新章(河南荥阳)  黄盛信(安徽合肥)  任少密(山东曹县)彭绍祖(江西贵溪)  席冠杰(河南西平)  李玉琳(安徽五河)  张福侦(江苏溧阳)曹汝彰(浙江海宁)  裘先斌(浙江嵊县)注:通讯录曹汝彰记载为曹如章

第十三组:蒋学曾(河北青县)  陈景云(安徽宿县)  邹云(江西余江)  周桢(江西鄱阳)王振忠(安徽阜阳)  胡占奎(河南罗山)  朱强(浙江浦江)  王维镛(河南兰封)应家坤(浙江永康)  魏福修(安徽蒙城)注:通讯录应家坤记载为应家

第十四组:陈熊飞(浙江义乌)  楼芝文(浙江浦江)  郭子旃(山东青城)  张清泉(安徽定远)朱学梓(浙江义乌)  张景宣(河北望都)  骆忠唐(浙江东阳)  张祖胜(江苏萧县)王毓文(浙江义乌)  王景彰(江苏溧阳)

第十五组:刘晔(河北无极)  张祖德(浙江宁波)  张宪唐(山西平陆)  徐启辉(浙江常山)齐占元(山东邹县)  闵绍贤(河南罗山)  赵宝荣(河北天津)  朱慰志(湖南湘乡)岳国政(湖南石门)  夏训典(安徽宿县)注:通讯录朱慰志记载为朱意志

第十六组:朱永康(江苏宿迁)  宋发科(山东招远)  徐恩功(江苏东海)  王成治(河南浚县)毛银健(河南新郑)  宋得山(河北北平)  傅金桃(江苏上海)  易世科(江西宜春)张瑞生(江苏镇江)  赵顺清(河南睢县)注:通讯录王成治记载为王成志、毛银健记载为毛健海

第十七组:姚琴(浙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青田)  许致祥(浙江东阳)  石兴隆(湖北随县)  过鼎芳(江苏无锡)郭德瑞(河北良乡)  蔺鸿亮(河南汝南)  易承顺(山东滋阳)  傅清溪(山东滋阳)萧祖培(江苏铜山)  洪新君(河南永城)

第十八组:拜福祥(河南洛阳)  甘魁明(河北)  彭光雄(广东罗定)  王启祥(湖北宜城)陈刚正(浙江永康)  张坤(安徽)  邵根发(江苏无锡)  何超(湖南益阳)注:通讯录拜福祥记载为别名拜云亭

第十九组:张胜文(山东桓台)  杨成章(河北保定)  金希万(河南嵩县)  陈丰荣(浙江浦江)赵书麟(湖北南漳)  许青云(江苏浦口)  张洪英(湖南道县)  明荣生(江苏南通)周杰(湖南长沙)  姬晓集(河南南召)

第二十组:周述完(湖南新化)  张载华(浙抗战初期湖北宜昌鲜为人知的航空委员会空中射手训练班|静思斋青田)  夏日校(江西九江)  解巨铭(河北献县)贾金田(山东)  刘冲(湖南临湘)  戴琼崖(湖北汉阳)  李义(河南禹县)

训练失事殉学:张春福(河北无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