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叫花果山的?|静思斋

标签:
连云港花果山花果山毛公碑花果山历史孙悟空 |
分类: 史海一粟 |
五一期间阴差阳错去连云港玩了两天半,其中在花果山那天“呵呵”了,这是这么多年来的出游日中,我唯一没有在圈里留下任何“墨宝”的一天。不过在溃逃下山之后,倒是“有幸”刷了一处国保,在查考完资料准备提笔之际,忽然就发现了标题这个颇显拗口的问题。想要解答它,必会使游记篇幅臃肿,不说吧,又着实心痒难搔。得,就先草作一前篇吧!
一部《西游记》让花果山名扬天下,此前我一直以为它是实名再创造,结果这次略事研究才发现不然。这一山系名曰云台山,现在的花果山只是旧时云台山的一脉罢了(南云台山)。花果山的名号大概是吴承恩所创,然其“原型”在这里,倒是得到了“学术界”乃至更高层面的广泛认可,君不见伟人云:“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连云港市的旧称)云台山”。这句话后来被刻成了《毛公碑》,有它在,江湖地位已是没得说了,但我也注意到,此时(伟人这句话最早是在1955年说的)花果山貌似还没有成为这里的正式地名,至少并不脍炙人口,否则何必还说云台山呢?那么问题来了,花果山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叫花果山的?
然我发现各种关于花果山历史的介绍,早已把这个名字“融入”古代,混为一谈了。为了解答自己突发奇想出来的这个疑问,我费了很大的功夫,比考证民国往事和国保本身还不顺手,竟无法从网络和电子书中解决,最后被逼无奈买了本《花果山志》才大致探索出答案。
按该书中的《大事记》、《山名演变》等章节所载,再经斟酌剔除上段提到的“混为一谈”。我发现大概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连云一瞥》(著者许绍蘧)中,才首次白纸黑字出现了花果山仨字,在所列云台山149座山头中,花果山排在第144位。这当然不能排除在此之前没人这么叫,只不过那时孙猴子的老家在哪还没“盖棺定论”呢,人们或许也压根没把它当回事。
1958年胡同志去连云港视察,临行前伟人专门向他提了一嘴花果山水帘洞,随后不久,山上即出现了“花果山”的大型题刻,以这个时间点来看,要说其中没有伟人带来的影响我是不信的。1975年,连云港大村林场更名为花果山园林管理处,1982年再更名为花果山风景区管理处,1988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我觉得,大约可以把1958年视为花果山正式成为地名之始,您要说是1975年,我也没啥异议。
随着八十年代央视《西游记》热播,让花果山之名如雷贯耳,逐渐成了一个巨大的IP。那时的信息传播并不发达,人们赫然发现连云港“当真”有一座花果山,山上还“当真”有个水帘洞,哪还去管它的来龙去脉呢?再后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对了,下山无聊之际某还曾随口吟歪诗一首(当时实无心情,只想出三句,就一直没发),今补齐搁在此篇里,倒是大为贴切。嘿嘿,就名《五一登花果山半途而废》吧,诗曰:
猴山卓然东海滨,群魔毕至叹苦心。
若无奇书遍神州,何处西天聆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