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2023-04-07 11:07:27)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慈氏塔

宋塔

岳阳楼

洞庭湖

分类: 文保寻踪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20篇:岳阳慈氏塔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3月27日

在城陵矶岳州关前预料之中的铩羽而归,并未对我的游兴产生什么影响,坐公交回到岳阳楼后,即沿洞庭南路向南步行,参观慈氏塔去也。此时心中已无此前两日赶办公事家事的压力,在岳阳计划走访的地方也都转的差不多了,终于有了好整以暇之感,漫步在街上,步履不再匆匆。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1:洞庭南路的另一番面貌

路还是那条路,但过了巴陵广场不远,我惊讶地发现仅仅一街之隔,“景致”就仿佛瞬间换了一个城市,或者说更像是时光倒退了好几十年一般,这与北边几百米外景区门口的光鲜亮丽形成了巨大反差。眼前是一个颇为破败的老街区,沿街建筑富于几十年前的时代感,看着与夫人家乡的小镇颇似,而门脸经营的则以渔业用品为多,或许也体现了当地居民曾经乃至如今的一项主业。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2:清康熙岳州府城图

回来后研读各种资料,找到了一张清康熙年间的岳州府城图,这才有些明白了。旧时岳州府城看起来甚小,迎薰门(又名瞻岳门,即从巴陵广场进入岳阳楼景区的那个门)为南门,慈氏塔这一带已是在城外。看来发展格局的落差并不仅仅是源自近代,似乎数百年前城乡的分野便已种下了此种因果。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3:远望慈氏塔

前行不久,慈氏塔的身影就在老街中一片民居后面出现了,远远望去,与我此前走访过的其他古塔相比,它显得娇小而清瘦。在文物古迹之中,我最喜欢的两个门类,一个是墓葬,一个便是塔。这些古塔卓然而立,一眼千年,俯瞰着浊世风云变幻,让我无论远观还是在塔下仰望,都能心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景仰之情。更兼它们形态各异,鲜有雷同,即便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也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之感。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4:大型施工现场

临到跟前,我看到一个“大型施工现场”,将慈氏塔包围其中,看起来当地是要发力于旅游产业,以岳阳楼景区为依托继续向南延伸,也许以后有机会再来时,这里的周边环境会改善很多。不过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眼前的问题,不会又要吃闭门羹了吧?所幸,最后我发现这个工程还是给游客们友好的留了一些“余地”,尚可以从东边沿街的开口来到塔前,只是在一圈蓝铁皮施工围挡之下,能活动及拍摄的空间,已然非常局促了。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5:慈氏塔(由北向南摄)

慈氏塔为八角七级仿木楼阁式砖塔,号称湖南现存年份最早的古塔。抵近观之,状极朴素,从头到脚概无繁复之雕饰也。关于它的始建年份,古时因疏于严谨记载,史事多流于传说,各种志书中亦莫衷一是,甚至同一书中都有自相抵牾之处。数十年来当地文史专家对此颇多论证,博览众家之言后,愚以为当以2013年《湖南省博物馆馆刊》中刊载的《慈氏塔的建筑特点和修建年代分析》一文,结合了考古成果,结论最为可靠:

如今所见的慈氏塔重建(此前原址或有唐代木塔,当时应已毁)于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距今已近千年。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名臣孟珙重修,此后历朝皆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有史料记载的最后两次发生在清康熙、嘉庆年间。至近代已颇显破败,但仍保留有北宋风貌。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6:岳阳沦陷时期的慈氏塔及街景
(原版照片买不起,抱歉这次只能从网上伸手白嫖一张了)

古代洞庭湖水患频仍(现在总是枯水,恐怕更麻烦),故民间传说有云,慈氏塔的修建是为“镇洞庭水孽”。或许建塔时确有一些迷信与风水方面的考虑,但慈氏塔实为一座正宗的佛塔,就连“慈氏”之名也是弥勒佛的意译,当然也并不是传说中纪念的那位为建塔献出生命的慈姓妇人。我向来对“略显愚昧”的传说故事不感冒,却也发现它们似乎比真正的历史更容易传播,且更被老百姓喜闻乐见...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7:民国时期岳阳城厢地图

而有佛塔则必有寺,慈氏寺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能有实力兴建此塔,说明当时该寺香火是相当可以的。据岳阳当地名家段福林先生《八百年沧桑慈氏塔》一文所述,慈氏寺废于明弘治年间,由时任知府张举将寺庙改作官仓,唯上述史料出于何处未作注释。然则我看上文引用的那张清代岳州府城图中,在慈氏塔旁,却仍有慈氏寺的存在,所以明代到底毁废到何种程度亦有待商榷。解放前这一带庙宇为数颇多,其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当推乾明寺,从史料来看,慈氏塔的前世或许和乾明寺也有些渊源。乾明寺如今尚存,就在旁边不远处,但应该不算是古迹了,惜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段渊源,未去走访,略有一些遗憾。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8:民国时期湖南实业银行纸币

话说民国之初,湖南曾诞生了一家民营商业银行,名曰“湖南实业银行”。该行由湘乡商界巨子朱奎峰等人发起,初创之际信誉良好,但由于军阀混战湘局不稳之故,很快即短命夭折。该行的纸币如今在市场上可是不便宜,其中有一张“铜元一百枚”纸币,是1916年在日本雕版印制的,其正面左边图案为头上长角的白胡子老头,右侧为一宝塔,不知寓意为何?有人说该塔就是慈氏塔(见《民国纸币上的景物》-陈元振编著),但我看着似是而非,而且背景的山头和远处隐约的另外一塔,在地形上更是绝然不像(下面这张照片是百余年前德国人柏石曼所摄,可做参照),除非是一种抽象画法。这个疑问,如今后有更多史料发现,再做考证。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9:百余年前德国人柏石曼所摄的慈氏塔
(左侧白色建筑为长郡会馆-即原洞庭庙)

我在查考资料时,还发现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事:许多文章都言之凿凿地说慈氏塔是巴陵(岳阳古称)八景之一,我起初信以为真,本拟直接引用,结果随手一查发现,无论是清代《湖广通志》收录的岳州八景还是1999年新评出的岳阳十景,里面都没有慈氏塔的身影!我倒是颇为慈氏塔的落选而不平,因在网上看到过慈氏塔的高手摄影作品,落日余晖下的光影效果,美得令我倾倒。不过我这次是无缘亲睹这般美景了,看着阴沉的天色与冰冷的挡板,心知天时地利皆不予我,已经没有在此等待黄昏的必要。

国保寻踪(120):洞庭湖畔与岳阳楼相望千年的宋代古塔——岳阳慈氏塔|静思斋
图1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从路口下至湖边漫步,远眺大江北去,亦仿佛回望到二十年前初履湘土的自己。此际虽大有中年疲惫之感,但能短暂放下一身琐事而忘却烦恼仍足堪畅怀,心中不禁略有一丝小得意的吟哦起数小时前在岳阳楼所作的一首小诗:“凭栏痴忆弱冠游,缘生湘畔廿春秋。尘霾暂去且独乐,孤心深埋天下忧。”,却是颇合心境。不虚此行矣!如条件允许,岳阳游记或还有两篇,勉力为之。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4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