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2023-04-01 20:38:55)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州关

清朝自开商埠

城陵矶

旧中国海关

分类: 文保寻踪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19篇:岳阳岳州关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3月27日

3月25日在南岳参加完春祭后,顺便南下郴州处理了一些家事,其后在郴州的半日闲暇,寻访两处国保颇受挫折,让我一时尚无兴致写点什么。我于2003年初履湘土,求学长沙,迄今整整二十年矣,然往返湖南数十次,从未驻足于岳阳。于是这次从郴州返程时,坚决地在岳阳下车游览了半日,以弥此憾。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1:岳阳楼

一座岳阳楼撑起了岳阳的旅游产业。从文物的角度来看,它未必有多古早,不过前贤们在此流传下来的那份忧乐情怀,却足堪我慕名前来凭吊。但我对于这种知名度在第一梯队、人人耳熟能详的的大景点,通常不愿动笔,这次也不例外,倒是在岳阳楼之后的几处游踪,颇有兴趣记叙一下。

如果说岳阳楼与洞庭湖是岳阳两大地标的话,我想城陵矶或许能排行第三。城陵矶与燕子矶、采石矶并称“长江三矶”,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对其大名我早已是如雷贯耳。如今这一带并无什么旅游元素,但我“侦知”第七批国保岳州关便在城陵矶,不过在地图上完全查不到定位,想必是一处未经开放、鲜为人知的场所,我对于能参观它当然也没抱有任何期待。我从岳阳楼出来后先去探访了鲁肃墓,计算时间觉得尚有富余,于是最终决定去城陵矶实地考察一番,虽是甘吃又一顿闭门羹(在鲁肃墓已吃),总也算是“目见耳闻”了。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2:城陵矶站

所谓岳州关,可并非山海关那种承担守备职能的雄关,而是晚清、民国时期设在岳州(清代为岳州府,民初将府治改称岳阳县,关仍沿袭旧名)的海关。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为“五口通商”。此后条约越签越多,被迫开埠的城市也越来越多。开埠则必设关征税,只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关大权掌握在洋人手中(这并不是说征上来的税要给洋人,当然,关税收入通常是作为赔款的担保,有一部分也确实用于赔款了),由总税务司(这是一个职务名,而非衙门名)一手负责。那位著名的赫德先生,便曾担任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由于“不朽之功”,死后还被大清追赠了太子太保...

岳州关的情况与被迫开埠的那些城市有所不同,它属于清廷“自开商埠”,这大概是因为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一把就要赔给鬼子二亿两银子,创收的需求已是火烧眉毛,而且与其以后被人“约开”,还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自开商埠理论上保有自主权,但似乎说话好使的还是洋人税务司,与约开商埠在执行层面具体有啥不同,我也有些迷茫。

岳州是最早的一批自开商埠,其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获得了御批,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899年11月13日(公历)在城陵矶正式开埠设关,首任岳州关监督是张鸿顺。翌年开始建设关房,据相关文献介绍,岳州关位于港口东边的小山上,上中下三栋呈品字形布局,显得很“欧气”。其建设经费为白银四万两,这是什么概念呢?据岳州关的税收统计表显示,其开埠前三年的税收总额刚刚三万两出头,这回本进度让我看着有些捉急。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3:岳州关办公楼老照片(即中栋,已被拆除)


我乘22路公交到达城陵矶站,眼前是一个颇为老旧破败的市镇,由于两边建筑的遮挡,一时对于江畔、港口、小山这些皆无直观所见。从地图上看,往前不远便是“海关路”,我想岳州关大概应在那附近。行至路口询问一位清洁工大爷,得知该旧址在城陵矶新港区内,遂在路口向西,果然得见。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4:城陵矶港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5:岳州关旧址

不过正如来之前所料,也就只能是在外面看看而已了。一道铁栅栏门煞有介事的拦在那里,旧址前面那一大片空地只是停车场而已,根本不是核心区域,也是不让入内。由于新港区的建设,中下两栋关房在九十年代被拆除,仅存的“上洋关”(当地人的俗称,原为帮办公寓)原是三栋中等级最低的一个,周遭地貌也发生了剧变,哪还有什么山包的痕迹呢?我从栅栏门上伸手进去想拍几张无遮挡的全景,警报立即“日日”的响起,保安应声而出,我表明来意,向其询问是否可入内参观一下老建筑,估计一开口就暴露了外地佬的身份而不受待见,毫无悬念的被拒绝了。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6:绕到后面去也只能看到个“屁股”

多言也是无益,我突然发现左手边(南侧)有个家属院,看方向似乎能从后面绕过去,正面突破既已无望,何不尝试曲线救国?走进这个家属院后,发现单元门正对着关房的屁股后面,也终于看出一点建在“山包”上的感觉了,但很遗憾也并无可以上去或绕过去的路径。家属楼走到尽头,路亦戛然而止,陡坡下即是铁轨,看方向就是我从公交站过来时路过的那条,而且沿着铁轨定然是可以绕进去的(位置及地形见我下面的手绘补充图)。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7:大致位置图

这样贯穿城市干线街道的铁路石家庄也有几条,基本都已废弃,似乎不会再对城市交通形成阻断。然而眼前的这段铁路竟然还“活着”,我正琢磨着沿铁轨摸进去,走到街上忽然发现已经亮红灯戒严了!不一会,一列货车吭哧吭哧开了出来,看着挺感新奇的同时,也出了一身冷汗,真要是从这边摸进去,突然跑来火车,还真是有点麻烦。好吧,事已至此,努力尽到,结果惜不圆满,我也只有带着遗憾撤退了。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8:通往城陵矶港的铁路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9:嘿,火车真开出来了...

凡事包括历史皆有其两面性,抛开殖民主义这些尖锐的话题,开埠设关对于发展商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无疑有着重要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与世界接轨及现代城市的发展,即便是在当代,开放的姿态仍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只是那时的大清早已病入膏肓,处处受制于人,良药虽好,亦仅能苟延残喘罢了,天命已然无药可救。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10:民国时期的城陵矶地图

岳州开埠亦造就了旧时城陵矶的百舸争流,岳州关一度是湖南省唯一的口岸,直到数年后长沙开埠,风头才被彻底盖过。此后岳州关的关务亦常由长沙关监督兼管,我前收藏有一张北洋时期的故纸,就明确记载了此事。不过我想,如今岳阳市能成为湖南省第二大经济体,自也有着岳州关早前的一份功劳在里面。而眼前这栋历经百余年风雨的老洋房,则毫无疑问的是岳阳最早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11:我收藏的北洋时期财政部电文底稿

1938年底岳阳沦陷,岳州关迁常德,1939年6月停止征收并关闭账目,1942年正式撤销。岳州关关房当时则为日军所占,解放后,产权归于长江武汉航道局,2005年移交给岳阳当地,2009年完成修复。我在网上找到了当时的一些照片,看起来还是挺光鲜亮丽的。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12:网上找到的早年刚修复完成时的照片

虽然岳阳当地有识之士早有呼吁开放岳州关的倡议,官方层面也多次考察调研意见征集,但时至今日看来仍是个老大难题,开放似乎遥遥无期(相比之下,“仅”为省保的长沙关税务司公馆的相关工作远远走在了前面)。仅存的这一栋孤零零的关房,外表复归斑驳暗沉,在现代化的港区之中,显得更加落寞了。对了,看起来前一两年它可能还发挥过一点“作用”,那就是被当成应急隔-离-点了!嗨,各种无奈与忧思,尽在不言中,而我却未必有缘再来了。

国保寻踪(119):自开商埠“良药”难续命,城陵矶上“洋关”话沧桑——寻访岳州关小记|静思斋
图13:....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4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