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绣之旅”——摄影讲座(1)

(2008-11-17 19:54:13)
标签:

纪实摄影

决定性

布列松

摄影展览

分类: 行走中国——宋靖

“锦绣之旅——宋靖摄影作品2008全球巡展”终于如期在哈尔滨举办,同时做了场讲座,以便更好地摄影同好们交流。

当初筹划这个讲座的时候我想,摄影相关的东西那么多,到底跟大家聊些什么?又想到“行走中国”摄影展举办之后,有很多媒体评论将我的摄影作品总结为“非决定瞬间的完美表现”,于是决定,就说说我对“纪实摄影的非决定性瞬间”的理解好了。

“纪实”这个词是最初20世纪被法国摄影家欧人·阿特热提出来的。纪实摄影的作用不仅在于传达信息,还指导观看者从它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某些层面。纪实摄影的拍摄风格中最重要的就是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和之后弗兰克的“非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理论要求在画面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的记录下人间美好的瞬间。其代表人物也就是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卡蒂尔·布勒松。由于它独树一帜的理论和令人折服的实践,使这一观点风靡世界影坛。

布勒松的作品:

1、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勒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锦绣之旅”——摄影讲座(1)

2、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锦绣之旅”——摄影讲座(1)

3、轧金子(1949,上海)。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锦绣之旅”——摄影讲座(1)

4、门里门外(1949,北京)。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工,在吃着窝头、咸菜、小米粥——当时北京劳动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而突出,足见布列松的抓拍功力。

“锦绣之旅”——摄影讲座(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