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连州个人作品研讨会
华中师范大学江北战教授,从一位专业摄影教师的角度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评价,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江北战教授说,我的作品试验性很强,带着学生在外面拍摄,给学生规定一些题目,让学生自由的拍摄。这种教学方式在现在的大专院校并不多见,但这是摄影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孔子就带着他的学生出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自然、感悟人生。但是一个老师带领学生走出去,白天安排拍摄,晚上授课,这本身就是很辛苦的,而且还要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安全,这是要付出相当大的劳动的。
在实践中教授学生摄影知识,掌握摄影经验,是需要将前人的经验与自己的经验变得更容易理解,然后逐步变成学生的经验,希望我能够在下一本书中将这些丰富的教学经验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出现来,以供更多的人学习借鉴,指导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江北战教授点评原文
一个老师带领学生们走出去,白天安排拍摄,晚上还得授课,这个本身是很辛苦的,但是最担心的是学生安全问题,现在没有办法管得太死,你不能不给他自由,但是你给他自由以后,老师出去都有责任,包括我们带研究生的,都有体会,我带研究生出去,第一件事先把保险买了,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从教学来讲,摄影教学看起来很简单,基础的东西、快门速度之类的东西,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特别是宋老师的作品,她的这个都是实验性很强的,刚才我和宋老师也交流,她在外面拍摄的时候会给学生规定一些题目,这些东西,我估计整个过程,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而且学生和学生拍也不太一样,有的学生悟性比较高,有些学生悟性比较低,花得时间多,我们的课经常要求重做。
宋老师的教学方法,在现在的大专院校里不是太多,但是我觉得是摄影教学的一个很好传统,孔子就是带着他的学生出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后走到长江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就是在实践当中,引导学生去感悟自然、感悟人生。
我们经常考虑摄影跟经验的关系,经验从哲学的角度讲比较复杂,但是我想从认识论的角度,落实的经验就是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个积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有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摄影的老师,特别宋老师教摄影课,怎么把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变得容易理解,然后逐步变成学生的经验的。我希望看到宋老师的第二本书,希望宋老师把这个很丰富的教学经验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在第二本教课书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