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实摄影常态宋靖行走中国 |
分类: 行走中国——宋靖 |
我的连州个人作品研讨会
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的目的就是想从各位摄影专家的评价中获得更多感悟,指导我继续拍摄出更好的作品。
我的恩师——中国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先生,看过我的作品后,对我的作品进行了深刻的评价,他说我的作品看似拍的很轻松随意,这种轻松随意与艺术上孜孜不倦的雕刻似乎是相矛盾的两种美学思想,可能当时拍下的一个普通的场景,若干年后可能会品出其中的味道。看我的作品是一个从不注意到兴奋的过程,在平淡中读出了感动。
兴奋和感动来源于两点,一是因为我带领学生前往中国大西北实践学习,让学生在感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掌握了摄影方法,这对于电影学院的教学方式来说是一种探索和突破。二是中国纪实摄影有三大模式,一个是新华社主流摄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为我们民族呐喊的摄影。第二个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一个权威,即法国布勒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而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第三个是主题明确的摆拍式,对所有被拍摄者拿出一个档案,对着镜头,之后从他们的穿着、背景、神态中,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众生相。还有一个是美国摄影大师弗兰克提出的“非典型性瞬间”,用看似极其随意的眼光观察平凡的世界,表面上不经意的一瞥却融入摄影家独特的见解。我的作品正是这一种风格,延续了弗兰克“非典型性瞬间”,可以说填补了中国纪实摄影领域的一个空白,没有记录名人、领袖,而是记录了老百姓的生活常态,有着更长远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教授评论原文
我看宋靖的作品就是一个从不注意到兴奋的过程,在平淡中读出了感动。
兴奋和感动来自于两点,第一是从电影学院教学方面来说,宋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探索跟突破,现在时代在变,如果还停留在基本功教学,可能被淘汰,宋婧开始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了改变,带学生走进社会。但对学生来说,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索。其二,现在纪实摄影在中国非常火,宋婧在这项领域内填补了一个空白,而不是说她向老的形式挑战,或推翻了一些概念。我归纳了一下,纪实摄影大概有三个模式:一个模式是我们新华社的主流摄影,为我们党、为我们国家、为我们民族呐喊的摄影。第二个模式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一个权威,即法国的布勒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而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第三个模式可以说是摆拍式的,但主题明确,所有被摄者拿出一个档案,对着镜头,之后,从他们穿着、他们的背景、他们的神态中,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众生相,现在我们还在采用这种有目的的主题性的纪实。
这三个模式在中国都在发展,但宋婧走了一条有长远历史价值的路,就是纪录百姓常态的生存状况问题。历史分为两类,一类历史是名人、领袖,还有重大历史冲突;还有一类历史是老百姓生活常态的历史。宋靖就是真诚的纪录了另外一部历史,不是政府的历史,不是名人的历史,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历史,同样长远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我认为对于记录百姓常态的纪实手法,应该提到一个高度来看。
此外,从照片来看宋靖似乎拍得很轻松随意,这种轻松跟随意与艺术上孜孜不倦的雕刻,似乎是相矛盾的两种美学思想。其实有时候镜头具有多意性,它指向不明确,可能当时看了是一个普通的场景,但若干年后可能会品出一些味道。所以我认为,在纪实摄影的道路上,宋靖找到了一个途径。
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教授对我的作品进行点评
一边看着《行走中国》作品集,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教授一边在做点评
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教授对我的作品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