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生自杀首因触目惊心
(2018-04-27 15:53:56)
标签:
中小学生自杀情感教育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25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蓝皮书披露了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的“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调查,其统计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分析这些案例,蓝皮书指出,在年龄年级分布上,中学生的自杀状况比小学生更为严峻。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南方网》2018-04-27)
几年前,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其中中国中小学生自杀首因是家庭矛盾。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归纳出来了,应如何面对呢?对此,笔者在这里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能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亲社会能力来此于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关心他人利益、福祉,例如:分享、助人、合作、同情、谦让等。具有亲社会能力的人,往往拥有价值感,拥有自信,善于管理个人情绪,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善于积极生活,快乐生活,这样的孩子不容易自杀。亲社会能力缺乏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过于自卑,自我的价值感缺失,人生迷惘,这类孩子容易心理崩溃,可能走向自杀。所以说,善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的人格更完整,人生更健全。
二、自始至终坚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笔者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整理,请看下面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时段的统计表。
中小学生自杀时间段与自杀率的调查 |
最高为初中 |
中小学生的自杀率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攀升迹象,最高的为初中。 |
开学季前后居多 |
在时间段分布上,自杀及未遂的发生情况形成明显的波峰与波谷,开学季前后居多,寒暑假期间数量相对少。 |
|
4月至6月份是高峰期 |
不同月份自杀案例数的曲线图显示中小学生上半年的自杀率高于下半年,其中4月——6月份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高峰期。 |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小学生自杀较少,最高为初中。其中4月——6月份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高峰期,寒暑假期间数量相对少。
初中阶段是孩子的断乳期,这个阶段,孩子将走向独立,身心会经历变化。这个阶段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难管教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走向自杀,多是因为内心脆弱经,经不起挫折的打击而自杀。笔者建议提早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从儿童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挫折教育贯穿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并在中学阶段继续坚持挫折教育。由于孩子长时间经过挫折教育,他们往往拥有强大的身心基础,拥有抗挫折的能力。因此,众多的家庭要走出温室教育,坚持挫折教育。
三、重视心理治疗,及时化解孩子的心结。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必要时还需要借助外力,因为有些父母个人的知识有限,而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有专业的心理知识的咨询师,对孩子的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好。因此,必要时,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辅导孩子,并听取有关的建议,进行合作治疗,对于化解孩子的心结,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