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带公公嫁人,打工7年替亡夫还债120万

标签:
王喜云情感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2010年11月8日,王喜云的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丈夫去世前,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相夫教子、照顾家人就是她的全部;丈夫去世后,她成为一名坚强的女人。林州这个普通的农家女子,接下丈夫欠下的120万元巨债,花了整整7年,承包工程、典当家产,在工地上像男人一样拼在一线,她用诚信和担当撑起了一片天空,终于在2017年11月替亡夫还清了所有债务。7日,奋斗出来的王喜云,面对大河报记者的采访,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信。(《大河报》03-08)
这位弱女子成长为女强人,靠的就是两个字:“义”和“信”。
一、带着公公出嫁,为儿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丈夫去世后,王喜云慎重地开了口,“一是要和我共同赡养70多岁的公公,二是要帮我前夫的儿子成家,三是要与我一起还债。这是我的底线,也是我对前夫的交代。” 努力的人终究会被幸运眷顾,2017年1月,王喜云和现任丈夫王先生喜结连理。笔者认为,王喜云这样做,给儿子一个榜样的教育作用,她教儿子学习做人。她是一位拥有爱的平衡能力,拥有家庭平衡能力,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二、奉行契约精神,获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支持。为了做好工程还债,她买来专业书籍恶补,并向工地上的老工人虚心请教。王喜云告诉记者,她的执着感动了丈夫生前的朋友和生意伙伴,有活儿他们就主动打电话联系她。在丈夫生前的司机及其同伴的帮助下,王喜云联系到丈夫以前做的工程业务及人脉关系,开始承包工程。春夏秋冬,常常一个人跑到很远的地方谈业务、签合同,和工人一起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经过她的拼搏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笔者认为,王喜云遭遇如此厄运,她努力挺过去了。一来,她平衡了家庭,对亲人不离不弃,她没有给亲人造成疏远和背叛的心理创伤,而且对待公公如亲人,这种行为不但为儿子的成长树立了一个榜样,而且还获得了其他人的尊敬;其次,她奉行契约精神,努力还清债务,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也同时获得了机会和支持,为她的人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王喜云在困境之中,她不自暴自弃,而是奉行契约精神,对亲人不离不弃,她走过了困境,她获得了成长,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了事业的发展,她的人生价值是在升值。
她打下的这些基础,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上,将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