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弟轮流陪父亲过夜,五年从未间断

标签:
陪父亲过夜浙江时评吴永麟情感 |
分类: 评论天下 |
轮到“值班日”,下班后往父亲家赶,陪老人吃饭、看电视、聊天,帮忙洗漱后在一张床上睡觉——五年来,这已成了浙江永康市舟山镇端头村俞同明五兄弟的习惯。2012年,俞同明的母亲意外去世,因担心74岁的父亲孤身一人容易胡思乱想,兄弟五人决定每晚轮流陪父亲睡觉,五年来从未间断。(《澎湃新闻》08-16)
笔者看完这个新闻后,深受感动。
这个新闻里面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蕴含有东方传统文明的伦理美,还蕴含着教育感化的智慧,笔者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观察。
一、懂得如何关爱父母的孩子,拥有较高的共情能力。共情又指同理心,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因此,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更能善于控制情绪,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倾听他人。共情是属于情商(EQ)的一部分,有助于交际和事业的成功。
二、爱的陪伴,不但泽润老人的心灵,也泽润自己的心灵。懂得如何去爱老人,并以实际的行动来表达爱,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被爱者还是施爱者,他们都浸染在爱的光辉之下,彼此产生温暖的情感共振,带来的是内心的愉悦。因此,心中有爱的人,或实施爱心的人,他们往往很快乐。
三、孝敬父母是一种爱心教育,可以树立优良的家风。年轻时懂得感恩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感恩老人,当他们年老后,也会被孩子感恩。据记者采访,五兄弟的老二告诉记者,五兄弟的妻子、孩子都很支持他们,平时也会帮父亲家料理家务、做饭。老二说:“我小孩还经常提醒我,今天该去爷爷家了。”
这五兄弟的行为,正创造一种爱的能量,正传承和弘扬一种家风。他们的爱,不但温暖老人,温暖自己,还为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们今天如何对老人,明天孩子就会如何对我们。爱是互动的,是传承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