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全球打工,小伙三年挣33万
(2017-01-24 14:29:18)
标签:
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在四川,像曹小军这样远赴海外打工的劳务人员并不少——来自四川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355人,在巴基斯坦、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五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川人的身影。(《华西都市报》01-24)
据报载,“以前我在德阳什邡一个工厂里打工,一个月4000元左右。婚后有了小孩开支比较大,所以想出去多挣点钱。”曹小军说,他从没出过国,也想出国去见识一下,于是就通过劳务中介公司报了名。与曹小军一起出国的还有12个人,都来自四川,到日本后也都在同一家工厂上班。“我是做品检的,和国内做的是同样的工作,其他工友有一些是操作机器的。”他说。在日本,曹小军每天上班8小时,每上4天班休息两天,一个月只上20天班。“在日本工厂里上班不太累,他们自动化程度挺高的,休息时间也比较多。”曹小军说,一个月的工资约16万日元,想多挣钱的话可以选择加班,但是加班也有时间限制,每天不能超过2小时,否则就算违法。曹小军算了算,在日本打工三年下来,差不多能挣33万人民币。他说,日本的工资水平近十年几乎没变化,随着国内工资水平上涨,许多人都不愿意去日本打工了。遂宁人冯明也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2005年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村里人好多都去了日本打工,三年下来挣的钱能在老家盖一栋房子。”他说,有的日本老板在员工三年工作结束后,还会私下给一笔钱,“我知道的最高的有拿到6万人民币的。”
在中国内地的城市,遍布四川的打工者,从遍布全国各城市街头的川菜馆,经常听到的川音可以看出来。近年来,四川打工者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的打工者。四川人成为全球的打工者,与四川人的性格特质有关,那么,四种人的性格特质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四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汇合了中国各地多元的文化,四川人善于融入不同的文化生活。据史料记载,四川人是全国各地移民的后裔。秦灭蜀后,就曾“移秦民万家”充实巴蜀;东汉末到西晋,又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有大批北方人迁居蜀地;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大批进入四川;明末清初的大移民活动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即所谓“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下江人”即长江中下游居民大量迁居四川。即使不算全国解放后,大批北方干部进入四川,三线建设时期又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进入四川,并从此落地生根,定居蜀地,在中国历史上,四川人口的“大换血”就已达六次之多,以至于达到了移民在数量上超过土著,亲戚遍全国:“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转引自陈世松《天下四川人》)。多元的文化孕育了四川人,养成了四川人包容的性格,四川人的心胸包容天下,面向世界。
二、四川的天斩变通途,现代化的中国给四川人走向国内外提供了机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这句话反映了四川的交通不便,而且十分险阻,十分闭塞。近年来,中国大力投入资金,修建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中国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由于中国与时俱进,重视民生,中国民工正在走向世界。这些,为四川人成为全球的打工者提供了机会。
三、四川人勤劳、吃苦、守信,受到世界各国人的欢迎。和四川人共事过的都知道,大多数的四川人很敬业、勤劳、热情,能吃苦,所以,世界和国的人欢迎四川人。
四川小伙三年挣33万,这笔收入,对于普通的打工者来说,是一个很喜人的收入了。打工几年,攒的钱也是相当可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