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妈妈”很普遍,该如何反思
(2016-11-25 07:45:34)
标签:
咆哮妈妈育儿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普遍存在“咆哮妈妈”。如何让妈妈不再咆哮,60.6%的受访者建议爸爸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儿。(《中国青年报》11-15)
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咆哮妈妈”挺普遍的,其中13.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表示“一般”和“不多”的受访者分别为25.6%和10.1%。本次调查中,有28.8%的受访者小时候经常受到妈妈“咆哮式”的教育,56.7%的受访者偶尔遇到,仅14.5%的受访者“几乎没有”。对于妈妈咆哮时的样子,24.8%的受访者直言仍“清晰记得”。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6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咆哮妈妈”挺普遍的,我们该如何反思呢?
一、谈吐举止文雅的妈妈,对提高孩子的素养影响深远。笔者认为,妈妈修养成一种文雅的气质,举止谈吐表现出高素养,处事方式理性冷静,待人热情机智,长期对孩子潜移默化,对提高孩子的素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妈妈需要学会减压,做一个善于管理情绪的人。首先,妈妈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过需要一个过程,理解过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孩子会频频犯小过错,只要孩子的过错是在可理解的范畴下造成的,妈妈需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其实,要学会减压。妈妈“咆哮式”的教育,通常是妈妈内心积累的负能量太多,没有进行身心减负,没有消解负面的情绪,是情绪“爆炸”造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妈妈除了平时要理解孩子外,还要通过运动、建立支持系统,多聊天,适度的郊游等,减少负面的情绪,获得平衡的身心。这样,就可以拥有平和的心态来教育好孩子。
三、孩子要善于理解和包容妈妈,妈妈“咆哮式”的教育也是一种爱。妈妈爱孩子,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有时会产生过于急躁的心理,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妈妈也不是一个圣人,妈妈是平凡人。平凡人会有闹情绪的时候,妈妈多次教育孩子,然而孩子总是累教不改,最后忍无可忍,妈妈“咆哮”起来,是可以理解的。笔者认为,要理解妈妈,把妈妈“咆哮式”的教育,看成一种关爱,一种期望,自我批评,自我成长。
一个人长大后,或是成家后,有了人生丰富的阅历,对于妈妈“咆哮式”的教育,会有新的理解,更能体会到妈妈那一份浓浓的母爱,那一份高期望值的严格要求。“咆哮式”的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底线的认知能力,可以培养一个人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当越过临界点,会得到严厉的后果,这也是一种挫折教育。因此,妈妈“咆哮式”的教育不可怕,关键需要的是教育中的理解。有了互相理解的教育,教育可以产生美好、希望、进步;没有互相理解的教育,教育可能产生隔阂,甚至产生仇恨、背叛、堕落。笔者希望天下人理解妈妈“咆哮式”的教育,也希望妈妈们学会为人生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