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会像父母那样育儿

标签:
育儿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你在育儿时是不是会继续会延续你父母的做法,芝加哥论坛报特约记者采访了一些心理学家,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澎湃新闻网》06-16)
据报载,那么我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在某种时候模仿我们的父母呢?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心理学家Arielle Schwartz的回答是“百分之百”。“人们走进诊所说,‘我听到我妈妈的话从我的嘴巴里冒出来。我发誓我永远不要成为我妈妈,而现在我做的事情和她一样。’”Schwartz这样描述那些担忧自己会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的来访者。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人们并不必要担心自己注定会成为父母一样的人。Jay Belsky是戴维斯加州大学的儿童发展学教授,他认为延续父母育儿模式并非如上所述的无法改变。“它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顽固,”他说。不过,心理学家们对这种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也各有不同。
据笔者从事多年教育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很多父母在育儿时会继续延续他们父母的做法,笔者认同这个观点,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一个好女人造福三代”说明了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一个女人会通过她自身爱的方式、处事的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这些身教传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独立。这样的好女人以身作则的教育,往往会造福下一代。所以说,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做一个好父母,做一个好人,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甚至会影响几代人。
二、“熊孩子的背后有一对熊父母”也说了这种现象。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大喊大叫,你会发现你也会大喊大叫,这可能意味着你遗传了那种不耐烦的特质,或者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生理遗传的影响,还有言传身教的影响。据笔者从事教育多年的观察,有一些存在严重问题的孩子,往往父母恶习满身,不懂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或教育过于粗暴,才造就出熊孩子。
笔者认为,好的父母,形成的优良家风,我们需要继承,如果父母的教育有问题,我们需要走出这个怪圈。要做一个懂教育的父母,关键在于学习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认识到教育的利弊、求助有教育经验的人,谦虚面对,自我成长,往往能走出教育的怪圈。
同时,笔者认为,对于父母的教育问题,需要理解和包容,懂得体恤父母,不完美地看待父母的教育,懂得感恩有缺点的父母,也是一种爱的能力,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的能力的教育,对孩子进行包容他人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人格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