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为何越来越“坏”
(2016-02-29 07:28:58)
标签:
情感时评吴永麟日本老人变坏 |
分类: 评论天下 |
长寿不等于健康。日本人走向生命终点前的平均“不健康期间”男性为9.13年,女性为12.68年。日本还有个“健康寿命”的统计方式,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他人帮助、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算是健康老人。厚生劳动省每年公布每个都道府县的男女健康寿命数据,2015年荣登榜首的是山梨县,平均达到74.19岁。(《澎湃新闻网》02-25)
日本是长寿大国,根据厚生劳动省2015年7月的调查结果,男性平均寿命达到80.5岁,女性平均寿命为86.83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已经达到25.9%,8个人中就有一人75岁以上。日本人长寿有阴暗的另一面,就是老人“变坏”,其中,日本老人变“坏”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一、日本老人犯罪的越来越多,监狱人满为患。据悉,日本的监狱里,老年服刑者人满为患,监狱快要变成养老院了。2015年日本的犯罪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日本的青少年犯罪连年减少,而老年人犯罪却连年增加,犯罪的根源在于老年人的贫困和孤独。“下流老人”、“老后破产”这两个词汇真实记录了一些老年人的生活状态。2014年老年人犯罪人数比起20年前增加了4.6倍,其中女性犯罪增加了16倍。而且其中二进宫的比例比较大。老年人犯罪最多的案例是盗窃。
二、日本养老成沉重的社会问题,致使人心理扭曲,“护介杀人”频频发生。据2015年12月21日的《朝日新闻》报道,枥木县的一位71岁老人长期护理69岁的患老年痴呆症的妻子,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一日因被妻子恶言数落,一气之下用皮带卡住妻子的脖子杀害了她,事后老人供认:“因为护理妻子感到很疲惫,因此杀害了妻子。”老人连续11年护理患病的妻子,吃喝拉撒睡都要管,曾被邻里称道为“模范丈夫”,殊不知,当事人身心承受着极大的负担。还有些人自身低收入,却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为此又影响了工作,生活窘困,重压之下产生了虐待甚至杀害患病父母的行为。除了身体上的不健康,还有老人心理上得了痼疾,可谓精神不健康。一些老人身体尚可,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变得“任性”无比,比如不顾视力欠佳体力有限,不听家人劝告执意驾车造成车祸,有些老人喜欢暴饮暴食,有些老人变得脾气暴躁,动辄与人争吵,这些都给家人增添了无尽的烦恼,甚至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笔者认为,日本老人“变坏”,带来了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如何反思呢?笔者认为,人由于年老后,人的生理机能会退化,大脑萎缩,老人的心理会变“坏”,生机能退化会渐失自理的能力,人性也会出现退化,这是日本进入老年社会面对的现象。我们中国正在走向老年社会,我们在羡慕日本人长寿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的准备来应对中国人进入老年社会。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不但需要经济支持,而且还会造成人的心理困扰。广州出现保姆杀人与日本的“介护杀人”有相似之处,是心理扭曲造成的社会悲剧,是老年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为了让中国进入文明的老年社会,我们今天需要发展经济,拥有财富的积累,还需要心理的包容度与心理的韧性。正视老年化社会带来心理困扰更重要。日本有一句老年广告写得好:“现在已进入不容易死的时代了,不要疏远死亡,不要焦虑于死亡,放下一个又一个的欲望,干干净净地走向远方,人死了就成为宇宙的尘埃,至少我想成为美丽放光芒的尘埃,这就是我最后的欲望……”像树木希林如此洒脱的人还是不多的。
中国即将进入老年社会,中国的有关部门,除了完善相关的养老设施,应当未雨绸缪,开展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教育宣传,让中国的中年人带着智慧老去,这样会减少老年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