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黑户教师”的漫漫求助路

(2016-02-27 11:40:45)
标签:

情感

时评

吴永麟

丁学玉

河南

分类: 评论天下

丁学玉,河南省鲁山县磙子营乡人,68岁,曾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34年的乡村教师。然而,由于民师指标莫名丢失,其从教资格始终无法得到正规确认,直到2003年底被迫离开讲台,仍被排除在现行教育体制外。在他被清退后偶然得知,自己早在1982年就被莫名辞退。从1970年初到2003年底,丁学玉教了34年书,一共只拿到9533元工资。(《华商报02-27

 河南“黑户教师”的漫漫求助路

面对记者,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说.
河南“黑户教师”的漫漫求助路
丁学玉

河南黑户教师”34年总工资不过万,他的民师资格遭顶替。笔者看了这个新闻,潸然泪下,笔者写此文,同情他的悲惨遭遇。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察。

一、面对记者的采访,领导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回答,从此可以看当地领导不重视。据悉,223日,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观察》栏目以《26年后才知被辞退 谁造就了黑户教师?》为题,对丁学玉被辞退一事进行报道。节目中,面对记者,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说:我是当领导的,不可能每件事都知道具体,你要找各个部门。这件事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是很清楚。该言论引发争议。

二、河南“黑户教师”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的爱戴。据悉,丁学玉说:“我从1970年农历正月十七开始当老师,当年我22岁。最早是在鲁山县张官营乡的初中教语文,教了两年后,我们乡,当时称鲁山县磙子营公社的两个村联办了初中叫大尹庄中学,我就被调回来教书。初中从开始的两年制改到后来的三年制,我一直都教毕业班语文我的教学成果很好,每年我的学生毕业会考成绩总在前三名。我有6个学生考上名牌高等院校,有考上人大的,有上军校的,还有后来去德国、美国留学的。后来我教小学,学生在乡统考中成绩也很优异,我曾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还在乡里得过小学四年级教学竞赛第一名。这些年我带过的学生不下1500个,他们很多人考上大学了还回来看我。”

三、民师资格考试拿最高分,却被人顶替,被迫离校。据悉,丁学玉说:“找过,公社教育办的领导说我没有通过考试,怕我不高兴就没告诉我。我也不知道我的成绩,因为当时全县民师资格考试是全封闭式管理,成绩不公布,也不让查。直到2008年,我看到了当年的原始档案——鲁山县纪检部门给了我一份《一九八二年鲁山县整顿民办教师录用呈批表》复印件,我发现我不但考上了,还是高分——语文成绩是55.3分,在被录用的5名中学语文民师中排名第一。并且档案显示我已被录用到关西联中,但在备考栏里,却又手写了辞退。顶替我的老师原本被安排在一所小学,但被更改为转中学任用。如果当时公社领导给我说实话,我当时就会想办法,也不会拖那么久,弄成现在的这样。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接到过任何辞退通知,我一直教书,学校也没让我下岗。当时被辞退的都是没通过考试的教师,会给他们发一笔辞退金,我也一直没拿到过这笔钱。我是直到2003年年底,河南省最后一批民师转正后,我没有转正,乡里也不再拨付计划外老师的工资,我迫于无奈离校。”

四、多次上访仍没有结果,领导回复没有政策。据悉,丁学玉说:“发现我被顶替后我就开始找乡里,找县里,但都没什么结果。为了给自己讨个公道,我2001年开始上访,当时我还在学校教书,只有节假日有时间去县、市、省里反映情况。2003年底离开学校后,就成了‘专业上访户’,光北京就去了不下20次,信访部门,教育部门都找过,也给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写过信。信访部门和教育部门发函让县教育局解决我的问题,但到现在都没有解决,说没有政策。我认识他,我们都是一个学区的,相距二三里地,但我当初不确定是他顶替了我,后来我掌握证据时,他和家人都已经去美国了,再也没回来。我也不需要找他,当年的档案很清楚,是他找人暗箱操作顶替了我。”

五、晚年悲惨的生活,老伴哭干了眼泪。据悉,丁学玉说:“我年龄大了,也没再找工作,家里还有五六亩地,夏季种麦子,秋季种玉米。我现在身体不好,半身不遂,走路得拄拐杖,也种不了地了。任教34年,现在每个月能拿到民师补贴340元,加上低保、老年补贴,一个月能有510元收入。我老伴比我小两岁,身体比我好一些,她有时给包地大户打打工,农忙时帮人收玉米,一天能挣三四十。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为我的事,我老伴泪都要哭干了。我受委屈很大,她受的委屈也不小,提起我的事就哭,心情很不好。”

笔者看了这篇文章,落下了眼泪。丁学玉当时在全县民师资格考试拿到第一名,却被人顶替。从此沦为“黑户教师”,过着一种穷困潦倒的生活。

1970年初到2003年底,丁学玉教了34年书,一共只拿到9533元工资。拿着仅有的9533元工资过34年,要娶妻生子,养育孩子,可以想到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但是,虽然他过着这种生活,他热爱教育,他无私奉献,他孜孜不倦,他在教坛上坚持了34年,桃李满天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甘愿清贫,甘愿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种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种崇高价值追求的精神;这是一种把教育事业当桃李满天下追求的理想主义精神。

丁老师要求恢复身份,他的要求不过分。这样的一位老教师面对社会的求助时,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回说:“我是当领导的,不可能每件事都知道具体,你要找各个部门。这件事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是很清楚。”2003年底离开学校后,他就成了专业上访户,光北京就去了不下20次,信访部门,教育部门都找过,也给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写过信。信访部门和教育部门发函让县教育局解决他的问题,但到现在都没有解决,说没有政策。

笔者在此希望舆论可以帮助他,让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信仰的他得到一份公正的待遇——恢复不是黑户教师的身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