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侠客人生
(2016-01-26 09:14:51)
标签:
情感时评吴永麟教育 |
分类: 评论天下 |
施耐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几乎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不但武艺高强,还是一位有着高超医术的良医。(《人民网》01月13日)
施耐庵的传奇人生是这样的:
一、施耐庵的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当时,有一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诊治,都认为病人脉搏微弱,舌苔焦红,系肝火太旺之故,均开了去火之方。然而顾斐服用后,病情非但不见减轻,反而日甚一日。如此怪病,使得施耐庵亦感到一时难以对症下药。一日,他坐在顾斐的床前,冷静仔细地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和神态变化,当病人自言自语“五月艳阳天”时,便立即对上了一句“三春芳草地”。奇迹在瞬间出现了,病人精神开始振奋,并喜形于色,且口中又吟出一句“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施耐庵又对上一句“冷水酒一滴,二滴,三滴”。这时,病人的病容荡然无存,掀开被子,起身下床,郑重地给施耐庵施一礼后说道:“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施耐庵稍一思索,即时对上了“白水泉中月日明,三日是晶。”至此,病人便痊愈了。原来顾斐患的是相思病,他爱慕的一位姑娘是位才女。但姑娘提出要求,必须对上三个对联后,才会答应与他成婚。顾斐苦思冥想,越想越急,越急越难以思就佳联,因而急出病来。多名郎中虽然能诊出其是肝火上炎,但究竟为何引起肝火上炎他们却未作思考,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无法从根本上医治病症。而施耐庵则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悟到了顾斐得的是心病,于是对症施治,以渊博的文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事半功倍地拯救了这位久治不愈的相思病患者。
二、施耐庵的武功高强,除暴安良。苏州城外灵岩山上,住着一个外地逃荒来的农夫,以种植经营茶园糊口。一日,本地一个恶霸路过,强夺茶园,毒打农夫,还赶了农夫下山。施耐庵赴苏州时,得知此事,决心打抱不平,便带这个农夫到衙门告状。该恶霸慑于施耐庵的名气,极不情愿地将茶园还给了农夫。但从此,却对施耐庵恨之入骨。他出银两雇了4个武艺颇高的恶棍,企图暗算施耐庵。这天,4个恶棍围截了正独自走在路上的施耐庵。一个使铁棍的恶棍首先扑上去,举棍就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施耐庵侧身让过,双手即刻抓住了铁棍,接着飞起一脚将对方踢出一丈多远。这时,其他3个恶棍一齐冲了上来,欲将施耐庵置于死地。而此时的施耐庵不慌不忙,将已夺到手里的这根铁棍左拨右点,上挥下捣,不一会儿,众恶棍就招架不住,纷纷败退。施耐庵又一横棍,一扬手,阻拦了他们的退路,4个恶棍无一能够脱逃。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哭叫“施大人,棍下饶命”。施耐庵见他们俯首求饶,便也罢手,朗声喝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不服气可以再来。”恶棍回去向恶霸如实禀报,恶霸听后也胆战心惊,从此再也不敢在乡里寻衅。
笔者读了这篇文章,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先立人再立业。这句话就是施耐庵一生的写照,施耐庵不但文学造诣极高,而且还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武艺高强,不畏强暴,除暴安良。这样的阅历,让他建立了高尚的人格,让他结识了不少侠客,建立了他正义的价值观,因此,他的作品,能够把那个时期的侠客,写得栩栩如生,这与他的高尚的价值观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
笔者认为,人要有所成就,学会做人是关键。懂得做人,有正义感的人,往往他们有一套健康的价值观,这种价值是一种道,循道而行,往往可以得心应手。
施耐庵有好汉的情怀,心怀好汉道,写了同了中国名著,名扬千古。
从此可以悟到,现代人要想有所成就,或有所发展,拥有一套健康的价值观,并以此为道,是人生发展的根本,也是人生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