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因女儿不分床睡的教育苦果

标签:
情感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自从妻子开始怀孕,当年才37岁的柳教授开始过着一个屋檐下的“牛郎织女”生活。这一分就是13年。昨天,在大学同学餐会上,柳教授对他的“铁哥们”自嘲:我几乎忘记夫妻生活的滋味了!(《武汉晚报》8月20日)
同在一个屋檐下 夫妻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据报载,柳教授今年50岁,妻子汪女士也才48岁。13年前,汪女士怀孕后住到娘家,孩子出生后,柳教授就被赶到书房。汪女士照顾女儿尽心尽力,习惯了一晚上醒三四次看孩子踢了被子没有,要不要喝水。女儿慢慢长大,也习惯了每天窝在妈妈怀里睡。有一次,柳教授从医院加班回家已经快12点了,看到女儿已睡熟,便将妻子拽到自己房里。不料,汪女士完全受不了丈夫的呼噜声,根本无法入睡;半夜女儿伸手没有摸到妈妈大哭起来,汪女士腾地爬起来飞奔过去,从此和女儿睡在一起。汪女士劝丈夫: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你要么回来晚,要么晚上还要写论文,影响我休息,你就住书房吧。柳教授早先还有要求,后来也就算了。女儿学校虽然离家只2公里,但汪女士不辞劳苦坚持接送,哪怕是到同学家里玩,女儿也要妈妈陪着。
心理咨询师芒果分析,妈妈过度的保护、照顾与担心,是对孩子有伤害的爱。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抑郁。
笔者看了这个新闻,认为这对夫妻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严重缺撼的,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以爱之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剥夺。笔者认为,过度的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弊大于利。孩子的成长,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但这种亲子关系是以健康的关系为前提的。孩子在三岁之前,最需要安全感,最需要爱,父母可以在各方面满足孩子。但是,在孩子五岁左右,父母在确保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前提下,要和孩子分睡。这是一种对孩子进行“断奶”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能面对的事情由孩子面对,能承担的责任由孩子承担,能解决的事情由孩子解决。孩子人格的人格独立与心理发育完善,给孩子足够的煅炼机会是前提。
二、夫妻间建立健康的关系,会给孩子正面的影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老师,孩子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父母之间的健康、友好的关系,会给孩子正面的教育与影响。
三、灵与肉平衡的夫妻,会让家庭生活更美满。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生理上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其次才是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夫妻间灵与肉的平衡,会让夫妻间更融洽,更甜蜜,更友好。夫妻关系的幸福指数高,往往会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人如果长期性压抑,会造成心理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性格暴躁,容易争吵,严重的情绪问题往往是家庭冲突的根源,这对家庭的幸福来说是致命的伤害。